继团队的CSS3.0中文手册在国内首发以后,最近风风火火的到处吹起HTML5.0和CSS3.0的春风;似乎在这浏览器互相调侃的年代,成就了一大堆业界茶余饭后的话题。
年前,google的chrome团队来到公司做相关的交流,公司要求我做个前期讨论方案。于是想了一下,里面提到了三点:
前面的两点对于chrome本身更加较为有针对性,而第三点;我想更多的是针对于我们新时代的浏览器编写程序员,以及我们那些拟定W3C标准的国外友人。
回顾XHTML2.0与HTML5.0之间的战争时间跨越了将近4年的时间(2002/8/5--2006/7/26),而争斗的结果当下而见是XHTML2.0败退而走。
这场战争我们在XHTML2.0上面首先值得一说的是他思想当中留下来给我们的反思:(如看过Nicholas Chase大师的《The Web's future: XHTML 2.0》可点击跳过前戏。)
1、将如b、i等纯粹关于表现性质的标签而采用带有语义化取而代之。(结构、行为、表现三者分离)
<i>强调</i>, <b>更强调</b>.
和
<em>强调</em>, <strong>更强调</strong>.
2、将img等内容图片采用src属性取而代之,并使用srctype进行类型定义。(使得外部资源未能加载时展示文字说明,解除alt的限制性)
<object>使用对象引入苹果的介绍音频</object>
<img src="apple.png" alt="这是一张苹果的图片" />
<p>这是一段苹果这种水果的说明文字。</p>
和
<p src="apple.mp3" srctype="audio/x-mpeg">
<span src="apple.png" srctype="image/png">这是一张苹果的图片</span>
这是一段苹果这种水果的说明文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