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惊人的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2%!这标志着中国AI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模型在推动生成式AI应用创新和传统AI应用落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Downcodes小编将带您深入解读这份报告,了解市场格局、主要玩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报告,内容令人振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126.1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22年,增长幅度高达58.2%。这显示出大模型在推动生成式 AI 应用创新和传统 AI 应用落地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份报告中,IDC 还特别提到,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并列市场第一,腾讯云紧随其后,华为云位列第三。可以看出,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云服务商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计算机视觉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年的规模达到了60.6亿元。这里,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依然占据着明显的市场优势。
而在对话式 AI 公有云服务方面,市场规模为15亿元,阿里云和百度云继续领跑,而腾讯云也在积极扩展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语音公有云服务市场的规模为15.8亿元,主要应用于会议语音转录和语音助手等场景。在这一领域,阿里云依旧占据首位,百度云紧随其后,腾讯云也逐渐崭露头角。
同时,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平台的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其中,自然语言处理市场由阿里云主导,华为云和腾讯云位列其后;而机器学习平台市场的规模为20.1亿元,华为云再次获得第一,阿里云紧随其后。
IDC 分析师指出,尽管目前中国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公有云服务并非主要选择,很多头部企业仍偏向于私有化部署,但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的落地正处于起步阶段,公有云的快速更新迭代将为 AI 公有云服务带来巨大的机遇。
IDC 表示,未来的云服务商将继续以其投资和生态扩张能力,成为 AI 领域的重要推动力。
总而言之,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 各大云服务商将持续投入,推动AI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Downcodes小编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为您带来更多精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