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高达30%的企业将在2025年底放弃正在测试的生成式AI项目。这并非源于技术瓶颈,而是高昂的成本。报告显示,部署一个AI项目可能花费数百万美元,甚至高达2000万美元,这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巨额支出。 本文将深入分析Gartner报告中的关键数据,探讨生成式AI项目高成本的背后原因,以及企业如何权衡成本与收益,最终实现AI技术的有效应用。
著名分析机构Gartner最新研究显示,到2025年底,至少30%正在测试的生成式AI业务将被企业无情抛弃。这个惊人的数据是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Gartner数据与分析峰会上公布的,着实给AI行业当头一棒。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成本太高啦!Gartner发现,早期采用生成式AI的企业正在为不断攀升的成本而苦恼。想象一下,部署一个AI项目可能要花费500万到2000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设计一个定制的生成式AI模型,比如用行业特定数据来微调Llama模型,初期投入就要500万到600万美元,之后每年还要花1.1万美元。要是想从头开发一个模型,那可得准备2000万美元呢!就连搞个简单的文档搜索功能,也要花75万美元起步。
难怪企业们都愁眉苦脸啦!Gartner表示,不管野心多大,生成式AI都需要企业有更高的容忍度,因为这是一笔indirect的投资,不能指望立刻见效。
Gartner的分析师Rita Sallam说:去年AI炒得那么热,现在高管们都等不及要看到回报了。可是,企业们却发现很难证明和实现AI的价值。
不过,也不是全无希望。Gartner调查了822位企业领导,结果发现采用AI后,15.8%的企业收入增加了,15.2%的企业节省了成本,22.6%的企业生产力提高了。虽然数字不算高,但至少证明AI还是有点用处的。
所以,各位企业老板们,想要玩转AI,可得好好算算账啊!要分析清楚商业价值和总成本,不仅要看直接回报,还要考虑未来的影响。
划重点:
? Gartner预测:30%的生成式AI项目将在2025年底前被放弃,主要原因是成本高昂。
? AI项目成本惊人:定制模型可达500-600万美元,从头开发更是高达2000万美元。
? AI应用效果参差不齐:约15%企业收入增加或成本节省,22.6%企业生产力提高。
总而言之,生成式AI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高昂的成本和不确定的回报仍然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企业需要谨慎评估自身需求,合理规划预算,并密切关注技术发展趋势,才能在AI浪潮中稳步前行,避免盲目跟风导致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