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产业的蓬勃发展,共同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向更深层次、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本文将分析国家政策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表示已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首次列入立项指南,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 “人工智能辅助” 扩展项,且不额外增加患者负担,这一举措为 AI 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扫清了障碍。
2024年年初,“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相关行动进展迅速。国家发改委强调其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北京等多地出台行动计划,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工业”方面,东莞借其升级,AI “质检员” 保障产品质量。“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方面,智能交通管理及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推进,有望改变出行、提升效率,另有金融、医疗、教育等,这些实例在多产业的积极作用,正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并分别于2020年、2023年首次突破20万家、50万家。企业存量方面,我国现存193.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行业分布上,现代科技服务业合计占比59.3%。
总而言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共同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欣欣向荣的局面。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