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日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27岁男子休·尼尔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儿童性虐待影像,并以此牟利,最终被判处18年监禁。此案引发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滥用及儿童网络安全的广泛关注,也凸显了加强网络监管和儿童保护的必要性。案件细节显示,尼尔森使用Daz3D软件,基于真实儿童照片制作3D图像,并通过网络论坛销售,其行为严重触犯法律,对受害儿童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此事件警示我们,科技进步的同时,更需警惕其被用于犯罪活动的风险。
最近,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件在英国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名27岁的男子休・尼尔森(Hugh Nelson)因利用人工智能将儿童的普通照片转换成性虐待影像而被判处18年监禁。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尼尔森来自博尔顿,他使用了一款名为 Daz3D 的应用程序,创建了3D “角色”,这些角色都是基于无辜儿童的照片。
令人震惊的是,尼尔森并不是独自行动,他还收到了来自他人委托的图像。有些人甚至将自己与儿童的照片提供给他,要求他制作这些图像。据《卫报》报道,尼尔森在18个月内通过出售这些委托制作的儿童性虐待影像赚取了约5000英镑(约6494美元)。他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交易,而被捕的契机则是在他告诉一名卧底警察时,他收费80英镑(约103美元)为客户创建新的角色。
最终,尼尔森因多项罪名被判定有罪,包括教唆对13岁以下儿童的强奸,企图引诱一名16岁以下男孩进行性行为,分发和制造不雅影像,以及持有禁止图像等。他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对利用技术进行犯罪的深思。法律的严惩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惩罚,也是对所有潜在犯罪者的警告。
此案的判决引发了公众对网络安全和儿童保护的关注,也提醒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儿童的安全。
划重点:
休・尼尔森利用 AI 技术制作儿童性虐待影像,结果被判18年监禁。
他通过出售这些图像赚取了约5000英镑,并且有客户委托他制作。
尼尔森因多项罪名被判有罪,包括教唆强奸和分发不雅影像等。
休·尼尔森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应用敲响了警钟。 我们必须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