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圖:
1.由於寫過程是要重新畫一次的,因此以下提供的抓圖和原圖會略有不同。
新建500*500文檔,白色背景。
新圖層1,選取橢圓選框工具,在下方畫個橢圓,填滿顏色。這裡用藍色(65/65/165),以下需要填滿的都用這個顏色。 (01)
2.如果剛才的填充不是用快速鍵而是用油漆桶工具,就要再選擇選框工具,然後用鍵盤的箭頭鍵來移動選取範圍。按住SHIFT點鍵盤的向上箭頭鍵1下,將選取範圍向上移動10個像素,按CTRL+SHIFT+I反選,按CTRL+J複製出新的一層。
選擇圖層1,按CTRL點擊圖層載入圖層1的選區,按SHIFT點鍵盤向下箭頭2下,將選區向下移動20個像素,執行選擇--變換選區,按住ALT,略為收縮選區的寬度。 (02)
3.按回車完成變換後,按CTRL+SHIFT+I反選,按CTRL+J複製出新的一層。隱藏圖層1後是這樣子,上邊是圖層3,下邊是圖層2。 (03)
4.選擇圖層2,載入圖層2選區,將選取範圍向上移動約3個像素,執行選擇-羽化,半徑為2像素,反選,執行影像-調整-亮度對比度,降低亮度30,降低對比30 。 (04)
5.選擇圖層1,降低亮度40,降低對比30。 (05)
6.在圖層1上新建一層,載入圖層1的選區,選擇漸層工具,設前景色為白色,背景色為黑色,在選區內從右下至左上拉徑向漸層。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正片疊底,不透明度降低至30%,並依CTRL+E向下合併至圖層1。 (06)
7.在最上面新建圖層4,載入圖層1的選區,將選區向上移動20個像素(在選框工具的狀態下,按住SHIFT按鍵盤箭頭鍵1次移動10個像素,放開SHIFT以1次1個像素),執行選擇-變換選區,在視窗上方變換的選項中將水平縮放的比例調至102%,並按回車2次完成變換。將前景色調回剛才的藍色,並按ALT+DELETE填滿。 (07)
8.不要取消選擇,執行選擇-修改-收縮,5像素。再將選取範圍向上移動2像素,按DELETE刪除。 (08)
9.取消選擇,考慮到完成後我們要往簍子裡裝東西,必須分成前後二層來做。選取矩形選框工具,在上半部畫個選取範圍,羽化1。 (09)
10.按CTRL+X剪切,再按CTRL+V貼上新圖層5。貼時圖像會自動貼在畫布的中間,好像有快捷鍵可讓它貼在原位的,我不記得了,把它向下移回來就好。將圖層4命名為“前”,圖層5命名為“後”(在圖層點右鍵選取圖層屬性就可命名,也可以按ALT雙擊圖層)。
圖層的大量複製移動有不少方法,這裡選擇用設定動作來完成。在圖層面板上選取“前”圖層,開啟“動作”面板,點選右上角的小三角,選取“新動作”,在彈出的對話方塊中設定功能鍵,例如選F5,然後按“記錄”。
回到圖層面板,複製「前」圖層為「前副本」圖層(滑鼠按住要複製的圖層不放,將它拖曳到圖層面板下方「建立新圖層」的小圖示上),按CTR+T自由變換,按鍵盤箭頭向上移動15個像素,在視窗上方自由變換選項中將水平縮放比例調至102%,並按回車2次完成變換。再開啟「動作」面板,點選右上角小三角形選「停止錄影」。
回到圖層,選擇「前副本」圖層,按下剛才所設定的快速鍵F5,就會執行複製目前圖層、移動變換這些動作,次數自己看著辦。將上半部的各層調寬一點距離作出些透視效果,然後將這些副本層全部合併到「前」層。 (10)
11.設定動作是個很好的功能,我們作圖時常用的一些動作如複製目前圖層、刪除目前圖層等,都可以透過設定動作來得到快捷鍵。
同樣方法,選擇「後」層按F5多次,完成後副本也都合併到「後」層。 (11)
12.整理圖層面板,將圖層1命名為“底部”,圖層2合併到“前”圖層,圖層3合併到“後”圖層。調整圖層次序(可用滑鼠拖曳圖層),由上到下分別為「前」、「後」、「底」、「背景」。
現在來做那些豎條,需要用定義圖案來填滿。新建20*3文檔,透明背景。放大到最大後,用3像素的鉛筆點二下,得到左邊6個像素的圖案,執行編輯-定義圖案。 (12)
13.關閉這個文檔,回到垃圾桶文檔,在「前」圖層上新建圖層1,填滿剛才定義的圖案。 (13)
14.執行編輯-變換-透視,將下邊收縮,觀察收縮的斜度和簍子的斜度一致。 (14)
15.將圖層1複製一個副本出來並隱藏,等會兒用。選擇圖層1,載入「前」圖層的選區,縮小1像素,反選。然後用橡皮檫將垂直條和前層相交的邊緣檫掉。 (這時隱藏了「後」層)(15)
16.用鋼筆沿著這圈邊緣勾出,反選刪除多餘部分,向下合併到「前」層。 (16)
17.選擇圖層1副本圖層,將這一層放在「後」圖層的上面,按CTRL+T自由變換,整體稍微收縮一些和向上移動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