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直徑和硬度的設定外,Photoshop針對筆刷還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設定,這使得筆刷變得豐富多彩,而不再只是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簡單效果。快速鍵〖F5〗即可調出畫筆調色板,注意這個畫筆面板與畫筆工具並沒有依存關係,這是筆刷的詳細設定調板。其實應該命名為筆刷調板更為合適。
點選畫筆調板左側的“畫筆筆尖形狀”,如果下面各選項(如形狀動態)如果有打勾的,先全部去掉。然後在筆刷預設清單中選擇9像素的筆刷。如下圖。從中我們看到了熟悉的直徑和硬度,它們的作用和前面我們接觸過的一樣,是對大小和邊緣羽化程度的控制。
最下方的一條波浪線是筆刷效果的預覽,相當於在影像中畫一筆的效果。每當我們更改了設定以後,這個預覽圖也會改變。
實際上我們前面所使用筆刷,可以看作是由許多圓點排列而成的。如果我們把間距設為100%,就可以看到頭尾相接依序排列的各個圓點,如下左圖。如果設為200%,就會看到圓點之間有明顯的間隙,其間隙正好足夠再放一個圓點。如下右圖。由此可以看出,那個間距實際上是每兩個圓點的圓心距離,間距越大圓點之間的距離也越大。
那是因為間距的值是百分比,而百分比的參考物就是筆刷的直徑。當直徑本身很小的時候,這個百分比計算出來的圓點間距也小,因此不明顯。而當直徑很大的時候,這個百分比計算出來的間距也大,圓點的效果就明顯了。
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試驗,保持25%的間距,分別將直徑設為9像素和90像素,然後在影像中各畫一條直線,再比較一下它們的邊緣。如下左圖。可以看到第一條直線邊緣平滑,而第二條直線邊緣很明顯地出現了弧線,這些弧線就是許多的圓點外緣組成的,如下右圖。
因為如此,所以使用較大的筆刷的時候要適當地降低間距。
但間距的距離最小為1%,而筆刷的直徑最大可以為2500像素。那麼當筆刷直徑為2500像素時,圓點的間距最小也達到25像素,看起來是很明顯的。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乾脆就畫一個大的長方形來代替也好。
要注意的是,如果關閉間距選項,那麼圓點分佈的距離就以滑鼠拖曳的快慢為準,慢的地方圓點較密集,快的地方則較稀疏。
之前我們使用的筆刷都是一個正圓形,現在多了一個圓度的控制,我們就可以把筆刷形狀設為橢圓了。圓度也是一個百分比,代表橢圓長短直徑的比例。 100%時是正圓,0%時橢圓外形最扁平。角度就是橢圓的傾斜角,當圓度為100%時角度就沒意義了,因為正圓無論怎麼傾斜樣子都一樣。
除了可以輸入數值改變以外,也可以在示意圖中拉動兩個控制點(紅色箭頭處)來改變圓度,在示意圖中任意點擊並拖曳即可改變角度。
使用翻轉X與翻轉Y後,雖然設定中角度和圓度未變,但在實際繪製中會改變筆刷的形狀。如下左圖,橫方向是翻轉X的效果,垂直方向是翻轉Y的效果。
看起來似乎兩種翻轉效果是一樣的,都是旋轉了一定的角度,其實不是。翻轉和旋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下右圖,仔細觀察橢圓邊緣紅色綠色藍色三個點在翻轉之後的位置,就會明白這並不是旋轉所能夠做到的。翻轉又稱為鏡像。把上圖左上角的橢圓畫在紙上,然後拿一面鏡子,分別放在圖中兩條細線的位置,從鏡子中就看到的情景就是鏡像。大家可以自己動手做做,看看那鏡像不是上圖的效果。
前面我們說筆刷間距的問題,這個間距在橢圓下方有些特殊。我們設定一個直徑20像素,角度15,圓度50%,間距200%的筆刷,按住SHIFT鍵繪製一個類似下左圖的效果。看到兩條直線筆刷的距離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橢圓有兩條標準作圖半徑(直徑),一條最長一條最短,稱為長半徑(直徑)和短半徑(直徑)。作為筆刷間距的是前後兩個圓點的圓心距離,而這個距離正是以短半徑(直徑)作為標準的。注意我們設定的間距為200%,如果橢圓的長直徑為10像素,短直徑為5像素,筆刷圓點的圓心距離就是5x200%=10像素。此時若沿著橢圓的長直徑方向繪製,將會看到原點頭尾相接,因為圓點之間10像素的圓心距離和本身10像素的長直徑相等。而只有沿著短直徑方向繪製,才會真正看到200%的間距效果。如下中圖,預覽圖中的兩條直線就是橢圓的長直徑和短直徑,而左圖就是大體沿著這兩條直線的方向繪製的。
如果把圓度設得大一些,例如60%,這時候用200%的間距就無論如何不可能畫出相接或重疊的圓點了。如下右圖。
如果要在長半徑方向上頭尾相接,那麼圓度乘以間距必須等於1。大於1就相離,小於1筆刷圓點就會有重疊部分。
因此當筆刷為橢圓的時候,繪製的實際間距可能會小於所設定的間距大小。當筆刷為正圓時,由於長短直徑相等,則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而要確保筆刷間距在任何方向上都相等,必須為正圓筆刷。
除了正圓與橢圓之外,我們以後還會學習用任意形狀當筆刷。
現在我們來看看筆刷設定中的形狀動態是怎麼回事。先在筆尖形狀設定中把間距設為150%。然後點選「形狀動態」選項,將大小抖動設為100%,控制選擇關(沒有繪圖板設備的情況下選擇鋼筆壓力也可),最小直徑、角度和圓度都選擇0%。如下左圖。會看到如下中圖的效果。所謂抖動就是隨機,所謂隨機就是無規律的意思。比如說一個隨機個位數,那麼這個數字可能是1可能是8可能是3,是完全沒有規律的。就如同你把手中的沙子灑落到地上,沙粒的落點就屬於隨機,隨機數是不可預測的。
那麼大小抖動就是大小隨機,表示筆刷的直徑大小是不規則變化著的。因此我們看到圓點有的大有的小,且沒有變化規律。如果你多次使用這個筆刷繪圖,那麼每次繪製出來的效果就不會完全相同。
這裡我們把間距設為150%,是為了更好地看清楚筆刷圓點大小變化的效果,如果把間距設為標準的25%,那麼就是如下右圖的效果了。看起來有點像被磨損的印章邊緣。
大小抖動(隨機)的數值越大,抖動(隨機)的效果越明顯。筆刷圓點間的大小反差就越大。這個百分比是筆刷直徑與1像素之間數值差的比例。
大小抖動的最小直徑計算式為:筆刷直徑-(筆刷直徑×抖動百分比)。答案如果為0就加1,如果為小數就四捨五入。
如果筆刷的直徑是10像素,大小抖動是100%的話,變化的範圍就是10~1像素。如果大小抖動是50%,變化的範圍就是10~5像素。
如果筆刷的直徑是12像素,大小抖動為100%的時候變化的範圍是12~1像素,50%的時候是12~6像素。 30%時候是12~8像素。
上面的計算過程比較枯燥,大家可能短時間內難以思考通徹。這沒有關係。這裡只是示範一個推導過程和控制原理。在實際使用中很少需要這樣精確的計算,只要自己看著覺得適合就OK。
注意在大小抖動下方還有一個最小直徑的選項,它是用來控制在大小抖動中最小的圓點直徑的。如果大小抖動100%,最小直徑30%的話,繪製效果等同於單純大小抖動70%。如果兩者都為100%就等於沒有大小抖動。可是,剛才已經透過公式知道了計算最小直徑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小抖動的數值來控制最小直徑。那為什麼又要有這個「畫蛇添足」的選項呢?
這個問題先放一下,我們來繪製三條直線。
第一條直線:把筆刷直徑設為10像素,間距150%、圓度100%、大小抖動0%。控制關。
第二條直線:在第一條設定的基礎上,啟用大小抖動下面的“控制”選項,選擇“漸隱”,後面的數字填20,最小直徑0%。如下左圖。
第三條直線:在第二條設定的基礎上,將最小直徑設為20%。如下中圖。三條直線的繪製效果如下右圖,由上至下排列。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首先明白什麼叫漸隱。
漸隱的意思是“逐漸地消隱”,指的是從大到小,或從多到少的變化過程,是一種狀態的過渡。就如同喝杯子中的飲料一樣,喝的過程就相當於飲料的漸隱過程。
現在來看第一條直線,那樣的設定實際上使整個「形狀動態」選項形如虛設,因為沒有任何有效的控制設定。
而第二條直線打開了漸隱控制,意味著從10像素的大小開始“逐漸地消隱”,消隱到多少?到0像素為止。所以我們看到筆刷圓點逐漸縮小直到完全消失。
那麼這個漸隱的長度如何控制呢?就是後面填的數值20,這個20代表步長,意味著經過20個筆刷圓點。大家可以去仔細數一下。
第三條直線打開了最小直徑的控制,10像素的20%就是2像素,此時漸隱選項不能完全消隱筆刷了,消隱的最小值是2像素。步長仍然為20步,那麼從10像素過渡到2像素的過程是20個筆刷圓點,20個筆刷圓點之後保持2像素的大小,這2像素永不消隱。
你和戀人到麥當勞用餐,買了一罐飲料,那麼:
如果你對這罐飲料沒興趣,從頭到尾碰都沒碰過。那就像第一條直線那樣。
如果你對這罐飲料垂涎三尺,趁著她(他)上洗手間的時間飛快地喝完,只留下一個空杯子。那就像第二條直線。
如果她(他)在杯子上刻了一個記號,告知你當她(他)回來時飲料的水平面不能低於這個記號,表示你的戀人太了解你了,而你只好像第三條直線一樣,因為對方的遠見卓識而控制好自己的底限。
你喝飲料的過程就是漸隱,你喝飲料的時間就是步長,在杯子上你戀人刻下的記號就是最小直徑。
大小的控制除了漸隱之外,還可以使用鋼筆壓力、鋼筆斜度、光筆輪、旋轉。這三個選項需要有另外的硬體設備。如下左圖是使用鋼筆壓力繪製的效果。所謂鋼筆是一種輸入設備,稱為數位化繪圖板。用一支電子筆在配套的底板上移動來代替滑鼠。如下右圖。
底板可以感應筆尖接觸的力度大小(通俗地說就是下手輕重的區別),高級的繪圖板還可以感應出電子筆的傾斜程度和筆尖旋轉角度。這些效果是普通滑鼠無法模擬的。光筆輪是指有些電子筆上附帶的拇指滾輪。如果沒有這種設備這些控制選項是無效的。
注意這裡所說的鋼筆與我們以後教學中的向量繪圖工具鋼筆 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