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在八年前,和朋友聊天時提及Web2.0,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當時不記得他是怎麼解釋這個名詞的,只留下了一個印象:這將是今後網路的大趨勢。回去後我立即就百度了一下,一看不要緊,頓時就暈菜了:一大堆似懂非懂的技術名詞,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對比分析,詮釋著web2.0與1.0的區別。本來想惡補一下,以後好跟朋友們去忽悠,但看樣子自己一時半會兒也消化不了,只好作罷。
沒想到的是,沒多久我就正式進入了互聯網這一行,而且做的就是當時web2.0概念中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博客。回頭看看這個曾經讓我暈菜的問題,直到現在似乎還是很少人能清楚明白地回答,雖然關於它的名詞解釋越來越多了,業界也有很多名人就這個問題撰寫過文章。但為什麼大家還困惑呢?
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魯迅先生說過,同樣是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的是易,道學家看到的是淫,才子看到的是纏綿,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滿,流言家看到的是宮闈秘事。我們想說明白web2.0是什麼,要先想想自己需要從哪個角度去分析它。同樣是一個web2.0領域,創投看到的是錢,用戶看到的是熱鬧,開發者看到的是科技革命,政治家看到的是言論自由。網站的經營者,該看到什麼?
首先,給營運者下一個定義。這裡所指的是網站的運營,有別於網路公司的運作。網站營運主要指以完成網站各項發展指標為根本目的的網站營運推廣相關工作。主要包括網站流量監控分析、目標使用者行為研究、網站日常更新及內容編輯、網路行銷規劃及推廣等內容,是網路行銷體系中一切與網站的後期運作有關的工作。網路公司運營,是屬於企業運營的範疇中,網站運營是其中的一部分。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圍觀群眾的腦袋已經大了一圈,別急別急,我們得先下定義,有了共同的定義才能展開討論分析。定義必須嚴謹,嚴謹就難免枯燥了~ 後面我盡量輕鬆活潑一些,以符合小廢一貫的文風。
網站的經營者,該看到什麼呢?只應該看到與網站運作有關係的內容,其他的,不需要過於關心,例如某項最新的web前端技術應該如何實現,人民群眾的言論過於自由是否會影響安定團結,它是否會成為原有商業模式的破壞者… 人不是神,可以面面俱到萬事皆在考慮中,人需要專注的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網站運營人員,你只需要考慮:從運營的角度看,web2.0和1.0到底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很多營運人員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喜歡用「互動性」「互動」這樣的字眼來下定義。但當問及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時,往往又說得不是很有底氣。因為這兩個是抽象的詞彙,要解釋它又夠寫好幾千字的。
吊了大家這麼久的胃口,正菜終於要上場了,就是這張圖:
Web1.0是網站工作人員貢獻內容,Web2.0是網站使用者貢獻內容。
就這麼簡單? Oh No~ 不是簡單,是簡潔,不能有任何抽象詞彙。
看到這個答案,圍觀群眾一般是兩種反應:
1、 挑戰者。認為與以往認知不同,展開辯論。
2、 接受者。恍然大悟狀表示認同,但有些人內心會有個小聲音:這我也早就知道的~
挑戰方的常見問題:
Q:web2.0那麼複雜的東西,你這個定義顯然概括不全,所以我認為不正確。
A:我們是從網站運作的角度去分析的,如果它概括全了,反而沒有具體指導性了。當然,這個定義對網站運作意義何在,這將在後面談及。
Q:論壇怎麼可能是web2.0,它早就出現了!
A:web2.0是一種概念,概念是人提出的。事實的存在可以先於概念的提出。例如太陽自古以來就存在,但在人類文明出現後,它才被叫做“太陽”,並不意味著在這個名字出現之前太陽就不存在。從營運的角度來看,論壇的主貼回帖都是用戶發佈出來的,符合定義的要求,所以我們認為論壇是web2.0的先驅,博客的產生催化了這個概念的提出。
Q:(主要是針對各類特定的產品所提出的質疑)
A:(針對特定產品的一一解答)
……
(對於這個定義,如果大家有新的問題,歡迎在評論中提出,我會一一思考並回饋)
接受者也分為兩類,一類是真正有所觸動,能夠主動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一類是“內心發出小聲音”的接受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小聲音,往往是因為將定義理解為是一個現象的描述,還沒有深刻領會到它對營運的指導意義。
文章作者:小廢棄物
文章來源:小廢棄物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