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學期起,市立公辦大學面向近5萬名大一新生開設人工智慧通識課。學期過半,記者探訪發現,除了通識基礎課,各校還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資源優勢,推出了「AI+專業」特色課程。當AI遇上所學的專業,人工智慧帶來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嘖嘖稱奇。
音樂學院學生開ai音樂會
「下面我將播放4段音樂,大家猜猜哪首是AI創作的?」在中國音樂學院「人工智慧+音樂」的課堂上,課程策劃人付曉東教授引導新生了解人工智慧在音樂領域的發展和應用。音樂結束,學生討論熱烈,每段音樂都有學生認為出自藝術家之手,答案也出乎意料——4段音樂全是AI之作。
「人工智慧將重新定義我們對音樂創作、表演與美學的認知,人人都能成為作曲家。」付曉東向學生點出這堂課的核心意義,大家應該思考,AI是職業生涯的對手還是夥伴?它是音樂生產力的終結者還是助力者? “實際上,面對人工智慧的進擊,除了擁抱,別無選擇。”
對「人工智慧+音樂」的思考,一直延續到了課後。目前,國音近300名大一新生打破專業界限,15人為一組結成創作團隊,使用音樂人工智慧大模型進行音樂創作。本學期末,一場別開生面的AI音樂會將在校園上演。
付曉東希望,他能和學生們一起掀起“AI+音樂”的新浪潮,“我們將創建中國音樂大模型,涵蓋中華民歌戲曲、器樂說唱等內容類型,創作出更多的中國風格樂曲,讓中國音樂傳播得更遠更深。
菜單式通識課按需“組裝”
正在市屬公辦高校全面鋪開的人工智慧通識課,由「通識基礎」「演算法原理」「前沿拓展」「實踐實踐」四個模組組成。類似中國音樂學院的「人工智慧+音樂」課程被納入第四模組,由各校結合自身學科特色自行組織開設。前兩個模組課程由市教委員會主導統一錄製,建造慕課平台供市立大學使用。第三模組由部分大學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學科分專題錄製視頻,分享給各校自主選課。
在「通識基礎」和「演算法原理」模組,市教委會推出理工版、管文版和藝體版三個通用版本課程,學校可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特質個人化「組裝」。
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藝術類院校均選擇了藝體版通用課程。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綜合類院校專業涵蓋範圍廣,由各學院專業自行選擇理工版、管文版、藝術版課程。北京建築大學以通用版本為基礎進行個人化設計,把校內相關課程中關於數制轉換、邏輯思維等內容列入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建立紮實的計算基礎。
學生還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跨校選課。市教委面向全市高校徵集了一批人工智慧與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案例課程,協助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
把課堂搬進應用實景
潛移默化間,人工智慧已深入大學專業學習各個層面。有些學校乾脆把課堂建立在實際應用場景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AI+專業」的神奇魅力。
首都體育學院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室內,一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搭建的「AI+運動」虛擬模擬教學平台正在監測學生的運動訓練。學生在場地中央的特定區域內做出高抬腿、開合跳、原地跑等動作,講台上的大螢幕就會即時顯示肌肉運動和力量傳遞的情況,幫助學生更科學地訓練。體育工程學教研室教師張晉喜講解平台使用方法:「當一塊肌肉顯示紅色時,證明這塊肌肉正在發力,如果用力不當,系統就會顯示並提示。」採集的數據經過系統處理後,會產生詳細的運動軌跡與力學分析結果,與標準模型資料比較後,教師就能對學生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訓練指導。
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了人工智慧教學的浪潮。記者了解到,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北京金融科技學院等高職院校和民辦大學也試辦人工智慧通識課,推動人工智慧教育的普及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