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正在推動軟體技術、模式、生態變革,催生產業新成長點,在上週舉行的2024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現場,《中國電子報》記者和國內多位軟體企業代表聊了聊…
運算架構和軟體創新範式正在被AI“重構”
目前,新一代人工智慧已在軟體產業掀起一場顛覆式變革。中國電子雲副總裁李樹翀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運算技術架構體係正被再一次「重構」。從算力側看,圍繞「智算」或「通智一體」的運算架構將取代傳統以通用運算為主的算力架構體系,對應的從底層的晶片,到雲端運算為代表的平台層技術和產品都會進一步迭代;從模型側看,以Transformer為代表的模型架構將進一步迭代升級,一些新的運算架構也會持續湧現。
目前來看,過去幾十年來由CPU主導的運算體係正在加速向GPU主導的AI運算體系轉移。未來,幾乎所有的軟硬體都會具備推理能力,它們的運算核心將變成以GPU AI算力為主、CPU傳統運算為輔的運算模式。公開數據顯示,在新增算力市場上,超過50%的新需求由AI驅動產生,AI算力需求已佔據主流地位,而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擴大。
與此同時,軟體產業的創新範式正在改變。李樹翀指出,從大模型到產業模型,再到具體的應用場景,MaaS模式將加快軟體產業的創新。運用「智能體」的「人機協同」將成為軟體產業的主流創新模式。未來,寫程式碼的不只有“碼農”,電腦將承擔大部分程式碼工作,人類則更多扮演架構師的角色。
軟博會工業軟體展區
例如在工業領域,CAD(電腦輔助設計軟體)正朝著雲端化、智慧化方向在發展。從市場需求來看,高階CAD通常需要具備強大的實體和曲面建模功能、高效的大體量組裝性能,並支援設計需求複雜產業的能力。 AI的引入將推動CAD系統在設計過程中實現更有效率的智慧分析和決策,透過演算法優化和數據分析,幫助設計師快速產生和評估設計方案,提高設計效率和準確性。
「我們特別關注AI+CAx的工業領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入、工業軟體大模型的研發將推動我們在技術進步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開拓新的應用場景,在便利用戶的同時增強我們的競爭力。據他介紹,目前中望龍騰已經與電子高科技、汽車、船舶、航空等多個領域的頭部用戶結盟,希望能夠把行業應用場景和工業知識融入軟體開發體系,共同來做中國的高端CAD軟體.
中外軟體廠商積極探索AI創新應用
「不管你是在哪個行業,不管你的體量大還是小,人工智慧都將觸及企業的財務、人力、客戶體驗、採購等各個領域。」SAP 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許正淳表示。身為全球最大企業應用軟體廠商,SAP選擇做商業AI,將AI嵌入企業解決方案,在企業已有的系統內釋放AI的能力。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未來三年AI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估計將達到4.1兆美元,相當於整個德國一年的GDP。 「按照SAP的估計,拿2萬個員工的樣本客戶來算,如果把AI嵌入到端到端的業務流程裡,將為企業用戶實現7600萬/年的費用節省。SAP作為領先的企業應用軟體提供商,已經做好準備幫助我們的客戶來享用AI的紅利。
據他介紹,今年和明年,SAP將會投資10億美元做關於AI的專項投資。 「AI是要靠生態系統一起來共創共贏,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跟80多家先進的AI供應商一起合作打造SAP-AI平台,目前已有22個AI模型接入SAP-AI,推出超過100個新的AI功能和場景。
作為國內最大的軟體廠商之一,中軟國際也積極擁抱AI技術浪潮。 「生成式人工智慧,特別是大模型的出現,為軟體產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它不僅顯著提升了軟體開發的效率,也催生了全新的應用場景。大模型強大的生成能力使得軟體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響應用戶需求,提供更智慧和個人化的服務。
據他介紹,在端到端的大模型應用服務方面,中軟國際為用戶提供從大模型規劃設計到實際應用部署的全流程服務,涵蓋模型遷移、訓練、精調和整合等多個環節,能夠幫助客戶快速建構專屬的大模型應用;同時,還能將大模型與產業知識深度融合,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AI解決方案;此外,中軟國際也開發了「問系列」智能體、LMOps平台等一系列AI產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AI解決方案。
身為中國最大、亞太第一、全球前十的企業軟體廠商,用友提出了替代ERP的創新理念「BIP」(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數智商業創新平台),強調透過深度運用雲端運算、大數據、AI這三大企業數智化核心技術,實現企業軟體的雲端化、資料化、智慧化、全球化、行動化、協同化。
「用友BIP作為新一代企業軟體的代表,其形態是一個融平台、應用和生態於一體的服務集群,包括強大的數智平台底座、豐富的領域與產業應用,以及大規模生態體系,能夠很好滿足企業消除資訊'孤島'、整合應用的要求,對企業的價值除了能夠實現企業內部的業管融合外,還向上下游延伸出的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等,以便企業更好觸達最終客戶的需求,最終幫助企業實現商業創新,重構發展力。
從軟體產業發展觀點來看,AI技術的引進為軟體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為軟體廠商帶來了創新動力。 「經歷了理念創新、技術升維、產品換代、業務轉型、產業生態化、市場全球化的積極創新與進化之後,中國新一代企業軟體在全球市場已具有競爭力,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AI+」產業應用情境持續拓展
從車流不息的街頭到田間地頭,從精密運轉的工廠到溫馨的家庭,各種各樣的軟體創新應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將AI的觸角延伸至人們身邊的每個角落。
在AI輔助下,智慧駕駛已成為國內外汽車製造商重點攻關的熱門領域。 「基於生成式AI的語音互動方式在座艙互動領域快速普及,讓智慧座艙的互動邏輯發生了巨大的革新。我們在智慧座艙、智慧駕駛等方面和國內外領先的AI公司長期合作探索解決方案,並且借助軟硬協同製造能力,向整車客戶和終端用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軟硬體服務。
作為一家專注於智慧駕駛系統、汽車安全系統、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系統等的研發與製造的工業企業,均勝電子既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受益者,也是人工智慧技術與軟體深度整合應用的實踐者。據介紹,均勝電子已將AI視為提升生產力的中長期發展策略之一,從產品概念設計到大量生產,從生產流程的優化到品質的管控提升,打造內部端到端的AI場景。
伴隨AI技術加速迭代,智慧工廠也持續進化。 「我們透過大模型訓練,透過APS(自動規劃與排程)實現了智慧排產,簡化了人工整理歸納的繁瑣工序,同時透過AI視覺識別不良品,大大減少了人工工作量。對於工廠而言,AI帶來的降本增效作用非常明顯。
據悉,該公司業務涵蓋壓鑄、注塑、機械加工、汽車零件、家電、新能源、電子和醫療器材等多個關鍵工業領域,已成功為超過400 家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領導者提供了智慧工廠解決方案。
「近一年來,AI發展速度已超過任何歷史時期,但我們依然還處於agi(通用人工智慧)變革的早期。」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阿里雲智慧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泳銘表示,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最大想像力絕不是在手機螢幕上做一兩個新的超級APP,而是接管數位世界,改變物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