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規模拆除」網路謠言揭露AI濫用風險
作者:Eve Cole
更新時間:2025-01-23 23:00:02
近期, IP位址顯示為四川的網友集中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各自獲得的拆除補償情況:「拿到900多萬」「給了17套房,還有三年房租」等。一夕之間,#成都大規模拆遷#話題火了。 #成都拆除# #成都拆除地圖上新#等相關話題接連登上各平台熱搜榜單。此前,成都市住房及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已做過闢謠,四川觀察記者也曾實地走訪了解過情況?成都大規模拆遷?有人獲賠超千萬?官方闢謠來了! 「大規模拆遷」「巨額賠款」? 記者實地走訪拆遷戶:沒有的事兒10月17日,成都警方通報稱,「四川啟動2.15兆拆遷計畫」為利用AI軟體產生的虛假訊息,違法行為人髕某某等4人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已被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成都市公安局的警情通報揭示了AI技術濫用所引發的嚴重風險,亟需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治理。最直接的輿情風險當屬虛假信息的迷惑性更高,製造和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和迅速在此案中,違法者拼湊網傳相關話題信息內容,運用AI技術生成“權威性”文本,而後藉由社群媒體平台使得假拆遷補償訊息得到迅速廣泛的傳播。這種現像在當下訊息高效傳播的環境中,可能會對真實情況造成嚴重誤導,形成虛假訊息的「真相」傳播,給大眾帶來錯誤的認知反應。當公眾經常接觸到虛假資訊時,官方資訊的受信任度會受到衝擊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社會保障等重大公共事務,虛假資訊的氾濫將導致民眾對官方資訊的質疑,使社會的認知結構形成恐慌和誤解。這種對公信力的侵蝕不僅影響政策的有效傳播,也可能為政府公信力和社會穩定性帶來嚴重挑戰。輿情長尾效應可能波及市場經濟秩序層面不實訊息的廣泛傳播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市場的非理性反應,導致價格異常波動,進而加重市場的供需失衡。這種不穩定因素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可能引發投資人的恐慌情緒,進而引發更大範圍的市場幹擾風險。鑑於AI技術的濫用及其帶來的輿情風險,社會各界必須加強對AI技術的道德和法律監管。除了建立起相應的法律規範和政策框架,以約束和引導AI技術的合理應用外,輿情應對處置層面還可嘗試以下做法: ① 引導社交媒體平台加強資訊審核與監管機制社交媒體平台應積極建立訊息審核機制,加強對內容的審查與監管。在資訊發布過程中,平台應對材料真實性進行初步篩檢,以減少虛假資訊的傳播。同時,利用AI技術進行內容監測與識別,及時發現並封鎖不實資訊。此外,平台應設立投訴機制,鼓勵民眾報告虛假訊息,增強社會共同治理的能力。 ② 倡議透明且及時的資訊發布政府與相關機構應積極採取透明、及時的資訊發布原則,形成定期向公眾通報真實資訊的相關機制。特別是在涉及公眾利益的大事件中,及時的官方資訊揭露能夠有效對抗謠言的傳播,強化公眾對官方資訊的信任。除了自有發布管道及傳統主流媒體外,政府也可藉由權威性的網路媒體平台和政務自媒體,增強資訊發布的及時性和便利性,以滿足公眾的資訊需求。 ③ 培養並提升大眾的媒體素養在面對資訊傳播的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大眾的媒體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透過教育和宣傳,提升人們對假訊息的辨別能力,使其能更理性地分析和判斷所接觸的訊息,減少假訊息引發的社會混亂與恐慌。建議在社區街道等基層第一線進行有關鑑別網路資訊真偽的宣教,幫助大眾理解並掌握辨識資訊來源、驗證網路流言的方法,建立對謠言的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