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池夢蕊)近日,北京市教委等4部門發布《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應用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2025年,人工智慧賦能學生學習與發展、教師教學方式變革、學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創新5類典型示範應用項目場景基本建成並逐步開放使用,打造100所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標竿學校,全市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人工智慧場景應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應用創新力道進一步增強。
2027年,產生數個符合中國教育特色、在技術創新上居於國際前列的人工智慧教育產業大模型。湧現數個引領性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專精特新企業及大模型智能體,全市大中小學深入進行人工智慧場景應用。
《方案》提出,將建置「人工智慧+教育」示範應用基地。聚焦學情診斷分析、家校社協同育人、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評估、教師研修備課、教育現代化治理等關鍵業務,形成一批教育垂直領域的專用大模型,衍生更多典型應用場景,加速佈局具有時代特徵、北京特色、教育特色的人工智慧創新應用,支撐創新人才培育。
同時,將建構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大模型訓練資料集。圍繞著「五育並舉」提取具有育人特色的知識體系、專業術語、演算法規則和表達邏輯,在北京資料基礎制度先行區內,建立大模型預訓練“沙盒”,支持大模型企業、科研機構在安全區域內進行語料訓練,確保教育大模型輸出的穩定性、合規性和適切性,為教育領域大模型落地應用提供強大的資料支撐。
《方案》也提出,將建構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大模型測試場。圍繞人工智慧倫理風險、資料安全風險、教學場景符合性、教育科學性和嚴謹性等方面,模擬真實場景進行評測,形成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智慧教育通用評價標準,加速推動全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大模型的合規准入。
在人工智慧賦能學生學習與發展方面,面向全市大中小學推廣AI學伴和AI導學應用,圍繞課前自主預習、課中高效學習、課後針對性複習提供客製化的學習建議和回饋,圍繞學生興趣與嗜好提供個人化學習路徑、適當性數位資源與探究性學習指導,提升學生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
在人工智慧賦能教學方式方面,實現教師備課、課堂教學、教學與學情分析、作業管理、答疑輔導等教學全場景應用。探索AI情境式教學,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創造模擬模擬實驗空間與實作環境,有效支持教師實驗實踐教學。
《方案》提出,將實施AI健康監測志工計劃,採集學生飲食、營養、睡眠、運動、活動、體測等數據,建立學生健康成長檔案,並對學生健康監測預警。透過智慧推送+人工輔助的方式建構面向未來教育的新型“家長學校”,整合家國情懷教育、親子溝通教育、學習成長教育、危機應對教育等資源,配套教育政策、育人方法理論與成功案例,進行大模型專業語料庫訓練,提供家長泛在、精準的學習教育服務,協同共助學生成長。
在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治理模式方面,將推進智慧校園建設,開展學校基礎數據、業務數據、教學數據的綜合治理,設計分析模型和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校園大腦”,支撐教務管理、教師考評、教學評估、後勤服務、校園安防等。
在推廣學生人工智慧教育方面,小學階段重在啟蒙學生人工智慧思維,初步具備人工智慧素養和社會責任。國中階段能夠利用人工智慧賦能自身學習與生活,以更好地適應智慧社會的新機會與新挑戰。高中階段進一步強化人工智慧應用基本能力,能夠從跨學科的角度思考人工智慧倫理、治理以及人工智慧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形成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工智慧素養。在高等教育階段,開發北京市人工智慧通識類課程體系。
在提升教師人工智慧素養方面,採取市級全員通識培訓、區級種子教師培訓和校本實踐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形成市、區、校三級培訓聯動開展。全覆蓋開展書記、校長、中階管理幹部人工智慧專題培訓,將人工智慧融入學校辦學過程當中,使廣大幹部更新教育理念,並積極擁抱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