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你,與你何干?”,這是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裡用來形容人類與三體人之間的戰爭的一句話。
如今,類似的「降維打擊」也同樣發生在影音業:6月以來,從換臉到擬聲,從奇幻到仿真,Adobe、快手可靈、智譜清影等海內外AI影音模型迎來了密集的發布期,在成本方面對傳統的視訊產業形成了顛覆。
對比以往,這些產品無論是效果優化、功能創新或應用落地,都展現了超預期的表現。在這一輪大模型競爭的「AI影片之戰」中,哪些企業走在了前面?
大模型競賽的「下半場」:AI影片走到哪一步了?
今年2月,萬眾矚目的Open AI推出了視訊大模型sora,引發了市場對AI 視訊生成賽道的廣泛關注。然而,時至今日,Sora 仍只向少數體驗用戶開放,沒能正式上線。
根據Open AI 的聲明,之所以Sora 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主要原因是「公司與政策制定者的溝通還在進行中」。根據外媒報道,Open AI正在與YouTube、好萊塢等的相關人士接觸,以獲取更多的支援。 Open AI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特則表示,“在正式發布之前,必須先將Sora的生成成本降下來,因為目前的成本'太昂貴'。”
而今年以來,國內外至少10家的大型企業、創新企業發布了與AI影片相關的新產品或模型升級,並且多數已向全體用戶開放。
圖源:中信建投研報
從上圖研報中給出的數據來看,在2024年6-10月這段時間內,AI視頻產業主要產生了以下3點變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正是Open AI出於成本角度考慮而留下的這段“窗口期”,才讓這個賽道內的其他公司看到了機會,提前搶跑。
馬克思有言:「資本家會出賣吊死自己的繩子。」同理,資本市場中,錢總是會流向它該去的地方。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企業與熱錢湧入AI視頻行業,是因為AI 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視頻製作行業,因而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
根據東吳證券測算,在中性假設下,中國ai影片產生的產業潛在空間為3,178億元,其中C端、B端市場空間分別為2,673億元、505億元。
而建構這個千億等級市場的核心支撐,在於現有的影片製作企業存在降本增效的需求,這項需求將持續推動AI在影片製作領域滲透率的提升,進而為相關企業帶來營收增長。
在降本方面,以電影為例,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2018年以前,用傳統方式製作的電影,每部的製作成本約2300萬元-1.7億元/部。而在AI加入以後,不僅能夠縮短製作週期,也能夠在電影的製作、宣發環節取代一部分人員,最終將每部電影的製作成本降低至2.5萬元人民幣,降本幅度超95%。
而在增效方面,從目前已發布的產品來看,AI生產視頻的技術本身仍然在不斷地快速進化:自23 年初視頻生成技術問世,到今年2月Sora發布,歷時僅一年時間;今年6月快手可靈發布,三個月內已歷經9次迭代,模型的理解能力,生成結果的可控性、良品率均在提升。
今年7月,抖音和快手分別上線的AI 微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和《山海奇境之劈波斬浪》,率先開啟了AI在短視頻領域的應用。
9月,三大傳統影片平台「愛優騰」也紛紛開始發力,加強對AI創作的支持力道。以優酷為例,日前公佈了全新短劇分成規則,獨家短劇S級單價從6元提升至16元,A級單價從4元提高至8元。在拉新係數之外,數據表現好的短劇分帳收入還可最高上浮至120%。優酷承諾,將70%的收入給到製作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AI影片正在經歷與AI大模型類似的迭代,正在自發性地向成本更低、應用範圍更廣、技術能力更高的方向演化。當AI視訊工具從“玩具”升級為“生產力工具”的那一刻,或將迎來用戶規模的“奇點”,從而驅動數據飛輪運轉,推動產業進一步的發展。
在文字AI時代,美國的Open AI憑藉著底層算力與演算法的技術優勢,走在了全球AI公司的前頭,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在視訊AI時代,中國的網路大廠們則明顯加快了腳步,不願再一次成為「追隨者」。
此前,位元組將剪映定位為P0 級項目,由原CEO 張楠帶隊,尋求其在AI 輔助創作上的突破。張楠表示,「AI 影像生成技術將為內容創作工具產業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可能性。」;快手則將「可靈」定位於戰略級項目,由技術大牛萬鵬飛帶隊,項目開啟後不到一個月,便獲得了程一笑的支持,在資金、GPU、人才等多方面獲得支持;此外,美圖公司、萬興科技等公司也紛紛針對AI視頻功能進行了加碼,推出了美圖奇想、萬興天幕等多模態AI大模型。
而他們之所以如此重視AI影片項目,不僅是為了獲得營收,更重要的考量則在於流量的競爭。畢竟,在AI的加持下,創作的門檻將會變得更低,能夠讓更多的用戶從內容消費者轉變為內容生產者,從而提供更豐富的內容供給,贏得新一輪AI時代下的「流量爭奪戰」。
並且,與Open AI 相比,國內的影片、剪輯廠商天然擁有更多的視訊資料累積。根據Quest Mobile數據,2024年6 月,短視頻MAU達10億人,單用戶每月平均使用時長達61小時,大幅領先於其他管道,並且高度集中於抖音、快手頭部應用。
這些累積能使得中國的廠商在AI視訊模型時,在訓練資料、應用場景、使用者規模等方面自備優勢。其中,資料是訓練高品質模型的關鍵,而場景則決定了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和商業潛力,使用者則能夠為產品提供回饋,幫助其更快地進行迭代。
正是憑藉著以上三大要素的領先,抖音和快手如今已經反超了OpenAI,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視頻消費市場率先開啟了AI視頻的普惠時代。美圖和萬興也正在AI影片剪輯領域加速這對Adobe的追趕。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AI視頻時代,想要成為行業的引領者,既要有深度的視頻底料積累,又要擁有過硬的AI模型訓練能力,還要能夠經受住用戶應用場景的檢驗。 在這場由AI引起的「視訊產業革命」中,中國的影音巨頭或將奪得引領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