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硬體在2024年貌似又行了?
忽略市場表現,從搶跑者動作看,確實是這樣的。
億歐網統計,從2023年至今,在大約一年半時間裡,至少有25位大廠高層已投身AI硬體賽道。從出身來看,多數來自BAT、TMD等網路大廠。
在大模型潮湧中,在AI加持下,AI手機、AI PC、AI眼鏡、AI耳機、AI玩具好不熱鬧。
有趣的是,在眾多網路大廠中,百度的表現值得觀察。
百度作為第一批進軍硬體的老牌網路巨頭,至今依然「還在牌桌上」。從時間跨度和百度佈局硬體方向調整上,我們能窺探整個智慧硬體產業的變遷。
目前,承擔百度在AI硬體領域佈局的主要業務線是小度科技,但在2020年前,小度科技在百度業務體系中地位並不明顯。
事實上,在過往十年時間裡,百度的業務體系經歷了數次調整,2013年前,百度主要分為銷售體系、商業營運體系、使用者產品與科技體系、商業產品與科技體係等四大業務線;2013年,則調整為了行動服務事業群組、新興事業群組、搜尋業務群組、金融服務事業群組等四大事業群。
2020年是百度轉型以來組織架構調整最大的一年,當年百度設立了內部事業群組、外部併購企業體系,以及內部孵化或透過投資取得控制權體係等三大業務體系,彼時,小度也被劃進了後者業務體系。
百度此舉意圖明顯,目的就是為了突顯「人工智慧」的戰略地位。不過可惜的是,即使自2020年起百度就已戰略性All in人工智慧,但現實是,當前,在眾多熱門AI硬體細分領域,百度的表現依然難言如意。
不得不讓人猜測,是否是硬體定位與戰略重心的搖擺不定,才導致一直未出現「亮眼」產品。
多年來,百度的核心策略一直聚焦在AI技術研發和軟體服務上,而不是在硬體生產本身。百度往往將硬體產品視為AI技術的載體,而不是獨立的商業化核心。相較於蘋果、華為等將硬體視為業務核心的企業,百度在硬體產品上投入的資源和策略重視度可能相對不足。
從外部觀察,百度更傾向透過其AI平台與第三方硬體廠商合作,而不是自己主導硬體研發和生產。儘管開放性包容度多受上下游好評,但也一定程度上導致百度的硬體產品更多是作為「配件」來展示其AI能力,而非直接透過硬體獲取市場份額和用戶粘性。
其次,很明顯與智慧硬體巨頭相比,儘管產品不少,但缺乏完整的硬體生態。硬體領域競爭激烈,消費者往往選擇那些具備生態黏性,日常常用性產品多的生態品牌,如小米、蘋果、華為等等。
或許外界對百度的印像還停留在網路大廠、做搜尋的、賣廣告的等刻板印像中,但實際上,一個讓人驚訝的事實是,百度進軍AI硬體市場非常早,經過近十年積累,目前已悄悄推出了一大批智慧硬體。
在百度業務體系中,承擔AI硬體業務的部門主要是小度科技,專門研發AI硬體產品。此前不久,百度副總裁、小度CEO李瑩曾介紹小度科技,稱其策略定位為「AI+硬體」。
在AI硬體領域,小度已經探索了多年,早在2017年,就已推出了小度助理1.0版。根據最新披露,今年4月,小度剛發布了DuerOS X系統,小度稱其成為全球首個AI原生作業系統。
目前,在AI硬體方面,小度已推出十餘個細分領域的智慧硬體產品,涵蓋智慧家庭、智慧教育、影視娛樂、智慧機器人等多個方向。
根據公開訊息,億歐網整理出了百度已推出的AI硬體產品(見下圖),為便於觀察,億歐網將這些硬體產品,劃分成了功能類、學習類、家居類三大類別。
從上圖不難看出,百度在AI硬體領域的佈局相當廣泛,尤其是在智慧家居領域,幾乎涵蓋了家居生活的各個方面,產品包括智慧照明燈、智慧插座、智慧門鎖、智慧溫濕度計、智慧遙控器、智慧電視等等。
除家居類智慧硬體以外,百度也先後推出了學習機、學習平板、字典筆等學習類智慧硬件,以及智慧耳機、智慧音箱、智慧健身鏡等功能類硬體產品。
但不得不提,面向C端的產品,除了性能,在創新設計上的突出也特別重要。百度的硬體產品在設計和使用者體驗上缺乏明顯的差異化。百度主要集中在將DuerOS等AI技術嵌入硬件,但在外觀設計和創新體驗上相對保守,沒有為消費者帶來明顯的「驚喜」感。
像小度智慧音箱這樣的產品,雖然依靠百度的AI能力有一定競爭力,但在創新性上與市面上其他類似產品並沒有本質差異,用戶很容易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小米等成熟產品。
把時間軸拉長來看,百度在AI硬體領域已經探索近十年,無論是自研產品,還是投資併購或與外部合作,百度在AI硬體產品方面都投入消耗了大量人力、時間、資金,不可否認,的確有些產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例如智慧健身鏡、智慧學習機等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儘管產品夠多,但在不同裝置間往往缺乏一致的使用者體驗。由於其生態中的產品來源多樣,部分來自自研,部分來自併購或合作,百度難以為用戶提供一個完全統一、流暢的跨裝置體驗。
這種體驗上的不一致也讓使用者在切換設備時,難以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導致生態的吸引力減弱,市場聲音也趨於微弱。
其實從AI硬體產品佈局來看,也難言如意,甚至可以說表現平平。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目前最受關注的AI眼鏡、AI耳機、AI頭顯、AI穿戴裝置等產品,百度幾乎都缺席了。
在此之前,百度曾一度設立了新興事業群組,但如今來看,截至目前,百度或許依然沒有抓到新興的AI硬體風口。甚至可以說,先前推出的硬體產品,有很多產品都是「一直在跟隨,從來沒引領」。
整體來看,這些年百度推出了大量的AI硬件,覆蓋領域的確很廣。但實際上,在與對手比拼時,百度缺乏能「一劍封喉」的AI產品,沒有真正能「打」的產品,恰恰因此,外界對百度的刻板印象依然是「百度在AI硬體賽道正在掉隊」。
其實,對於AI硬體企業來說,無論是大廠、還是小型企業,在產品佈局上,「多而全,不如少而精」。等到具備強大的競爭力,獲得一定市場地位時,再佈局其他領域也未嘗不可。
業界已有共識,今年是“AI硬體元年”,AI眼鏡、AI耳機等產品如火如荼。前不久,祖克柏剛發布了號稱“地表最強的AI眼鏡”,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AI硬體將是大廠們追逐的重點領域,屆時市場競爭也會更激烈。
百度的核心競爭力在AI演算法和平台,而硬體則是一個需要不同技術和資源的領域。要成功推出AI硬體產品,需要在硬體與軟體之間找到合適的融合點,若百度希望在硬體領域取得顯著突破,可能要更加聚焦於硬體設計創新、行銷和生態系統建設,進一步提升其硬體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留給百度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