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業正走向繁榮。
AI浪潮洶湧而至,產業持續迭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正如比爾蓋茲所言:“人們總是高估了未來一到兩年的變化,低估了未來十年的變革。”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無論是個人、企業或市場,都對AI產業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與認知。站在當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其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如何看待其未來發展趨勢?
10月12日,一場主題為《AI 賦能探索信創產業發展新路徑》的對接洽談會,在「之江同心新知新質圓桌會」信創產業發展專場活動上開啟。甲子光年創辦人、CEO張一甲與來自人工智慧領域科學界、企業界、金融界的嘉賓們探討了在新的AI範式革命下的機會與挑戰,以及如何借助AI實現產業重塑,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等重要議題。
1.AI範式革命下,與機會交鋒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為各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是在金融、信創和智慧製造等領域。 AI在提升效率、推動創新和重構產業生態方面已開始產生共識。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大模型和AIGC的應用將顯著提升產品智慧化水平,促進場景驅動的變革。
但同時,我們也要時時保持清醒,因為目前AI在市場化和生態化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據與算力的障礙也需要更多真金白銀的投入才有機會打破,讓AI產業真正走向繁榮。
一個確定性的事實是,AI不僅是科技的革新,更是推動經濟轉型和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力量。
耿俊嶺(信雅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對於這一輪AI的崛起與爆發,我們非常興奮。大語言模型為銀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機遇,我們非常堅決地All in AI。我們認為,AI在整個中國產業裡,一定是重構+原生兩條腿共同走。
高天寒(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幻霄科技聯合創辦人&首席科學家):近幾年,以大模型和AIGC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和落地,不僅為傳統產業帶來深刻變化,對信創產業本身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與挑戰。
AI的大量使用,可以顯著提升信創產品本身的智慧水平,無論是信創領域中的基礎硬體、基礎軟體和應用軟體,AI的加持都能夠顯著提升其效能。相信大模型、AIGC在信創領域的植入,一定會為這個領域帶來更多創新的落地應用場景。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迭代與深入融合,信創產業一定可以保障國家安全,在推動下一代資訊科技自主可控層面,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張志明(復星創富投資執行總經理):在AI基礎設施領域,大家比較關注算力,性能好不好,算力是第一個要考慮的。但還有一個非常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互聯力。
對照Nvdia來看,大家容易看到它的超一流的算力性能和包羅萬象的CUDA生態,但還有兩大法寶也是極為重要到。一個卡間互聯的NVlink,另一個則是群集互聯的Infiniband。這兩個法寶構成千卡萬卡集群的關鍵。對於算力的提升能帶來極為顯著的乘數效應。
目前,我們國內做AI算力晶片的公司不少,有些也跑出了不錯的成績,但具備高速互聯技術的公司還鳳毛麟角。未來,Ai高速互聯領域仍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值得重點關注。
田群喜(北京致遠互聯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創新長、協同研究院院長):數位要素的產業化市場是非常龐大的。在公共資料的治理、管理、營運、安全流通體系,以及整合運算都有很多機會。 AI在場景驅動和場景引導方面會有顛覆性變革。
從經濟規模和效益來看,我的觀點是,首先應用+AI會帶來一個快速的市場機會。例如智慧業務流和業務自動化領域,AI能力取代傳統的規則引擎、路由,解決複雜的個人化定制,能快速解決工程效率和規模化的問題。 其次人工智慧在資料要素服務中既是需求者又是推動者,公共資料要素的管理運作和安全流通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和龐大市場機會。
嚴宇傑(北京合思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在產業AI當中,我們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大家在效率提升以及互動應用上的方向非常明確。我們自己也做了相對應的工作,例如讓審批更智能,利用AI將複雜的費控報銷管理制度解構出來,幫助企業提效。
同時,我們也在嘗試用AI做一些智慧互動。我們相信,AI在未來能夠創造出一些先前沒有看到的需求和機會。
王兵(東方富海合夥人):我認為,在目前中美博弈的情況下,打造一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的信創的供應鏈,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是市場化,特別是創新產業的市場化。像人工智慧這樣的產業,在大賽道的投資遠遠不足。
第二是生態化。創新力的本質不是讓一兩家大公司扛著整個國家的科學研究,而是讓許多早期的新創公司都能在不同的方向探索,形成一個生態。
中國是不缺資金的,但是大批量的資金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些資金,充分地用到前沿的科技和創新領域。
楊震(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策略及市場負責人):目前,中國整體人工智慧基礎建設格局非常離散,算力、演算法、數據都各成體系,形成不同的煙囪,例如數據掌握在各大政企機構手裡、晶片和演算法各成閉源生態。
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需要解決這些煙囪問題。例如,算力層面,在落實信創的過程中,只有單一國產GPU並不能滿足真正的AI需求,需要多國產GPU協同作戰,且使用方無體感。因此,屏蔽底層硬件,按吞吐量計算,才能為國產算力的發展提供可能;模型層面,基座模型廣泛適配主流開發框架,提供無差別的模型服務;以及數據層面,透過區塊鏈、數位合約技術手段對資料使用次數和用途做規定,讓資料流動、使用起來。
以及,政府層級也需要開放資料和場景,引導人工智慧企業走進當地,才能形成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長坡厚雪。
2.借助AI,實現產業重塑
AI技術被視為推動產業創新和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今天,中國各個產業都處於一個正在依賴AI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階段。
例如在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領域,我們都看到了AI技術帶來的新需求和機會。而AI產業本身的發展則離不開政策、市場和技術的協同推進。
當然,儘管我們在AI算力和大模型建構方面存在挑戰,但AI產業的發展不應僅限於硬體和基礎軟體,而應更專注於人才培育、市場化競爭和技術創新。
產業的疊加變化正在發生,值得做的事情很多。
何進(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深圳系統晶片設計重點實驗室主任):我們都知道要追算力,但建立算力中心這不是一些中小企業可以完成的事情。模型也是一樣,建立一個大的模型,不僅需要很多參數,更關鍵的是需要許多數學家與軟體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也不是我們可以輕易做到的。信創產業的發展,應該多從感測、網絡、儲存這幾部分去做,也有許多空白與細分領域可以誕生小巨人,專精特新,這才是我們中小企業在信創領域值得做,可以有所作為的事情。
張煜(清智資本創始合夥人):傳統的信創比較集中在一些基礎的軟體和晶片上,AI有點不一樣,AI其實有很多的特徵。現在的信創動不動就是大的基礎建設、大的投入,做晶片、做算力,其實最基礎的還是人。我認為首先應該是加強在人方面的培養。
秦少博(基石創投管理合夥人):今天信創走到了深水區的階段。我們看到,產品側已經從不好用、能用到好用。我們從政策保護下的一個生意,做到了在全球某些領域的技術創新。這是投資端更願意看到的事情。走向市場化的競爭,才有創新的持久動力。
林杰(軟通運算有限公司華東大區總經理):今年年初我們發布了基於華為昇騰的AI產品,今年年底我們還會發布信創AI終端,大家有硬體需求可以找我,我們可以一起合作。
國慶日前,軟通動力在北京通州參與興建的京津冀信創小鎮正式啟動,核心是智慧製造工廠,目的是改善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品質、提升售後服務。同樣,我們在金華也有一個廠,在金義工廠我們投了兩根產線,2019年投資了一條半自動化產線,2021年又新投資一條全自動化產線。我覺得自動化不代表它就是AI,智能和自動化還是不一樣的。後續的我們可以在智慧AI工廠改造上多交流。
季天誠(南京矽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在抖音上有一個段子,說義烏的商人是最與時俱進的,義烏老闆人均掌握四五個AI工具,早上用AI設計產品,下午用AI主播做直播帶貨,晚上把影片用AI 翻譯成27國語言放到TikTok和YouTube,很榮幸其中許多產品都是我們公司的。我們在準備全套的AI訓練和教育體系,包括AI的全套工具,去服務各地產業的需求升級。
3.攜手共進,才能走得更遠
展望未來,AI技術的發展將充滿無限可能。科技不斷進步,應用場景不斷拓展,AI將在更多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和福祉。例如利用AI幫助公司專注於自身的知識工程;幫助中小企業連結智慧服務商;與企業一起共同推動AI在製造業、消費品和醫藥產業等落地。
我們同在一個時代,也要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霍朝駿(深圳市藍凌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區總經理):我們看到了三個趨勢:
第一,對某些組織或企業來說,在安全、合規和自主可控的情況下,算力足夠,都有做私有化大模型的機會;
第二,要做好私有化大模型的應用,品質取決於數據,數據品質高不高、準不準確、好不好,直接的影響未來私有化大模型的應用品質;
第三,在有數據品質的情況下,我們要專注在落地,最終用戶能用的,那就是知識工程。我們一直關注知識工程這一方面,也幫助了更多的企業在AI浪潮到來以後,專注於自身的知識工程,幫助企業、組織做它的業務賦能。
張奧聖(浪潮數位企業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區副總經理):浪潮在信創領域的佈局很大,在基礎軟體、基礎硬體、應用軟體,以及一些資訊安全領域都有涉及。
抓住能抓得住的、理解透的,快速形成一個商業模式。浪潮還有智慧水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靠浪潮一家肯定是做不深、做不透的,我們希望能和這些領域裡的專家互相合作。
蔣純(普華資本管理合夥人):熟悉這個產業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們今天說的信創,資訊科技應用創新,原來有個名字叫做安全可控。安可。強調的更多的是補斷點,打造資訊產業全安全可控的供應鏈。補斷點無疑是重要的,但是盯著今天的斷點補還是一種被動的防守。
技術創新是產業迭代最大的推手。在這樣的迭代中舊的霸主會被削弱甚至取代新的勢力正在崛起。舉個例子我們所知道的英特爾就是先在行動互聯網的崛起中落後於ARM 後來又在人工智慧的競爭中落後於英偉達受到重挫。
人工智慧正在帶來這樣的機會並且目前還方興未艾,人工智慧的技術將隨著多模態的興起和深入脫離人類本身的數據限制,直接接觸和處理物理世界的信息,所應用的範圍也將日漸廣泛這裡會帶來從模型變革到基礎運算底層各方面的創新和革命帶來大量的資訊產業應用創新機會。
所以我們祝福今天的信創產業創業家能夠抓住這樣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機會。讓我們的信創產業不僅能守住我們資訊安全的底線還能在未來的全球資訊科技競爭中勇奪頭籌,始於安可成就於創新。
孫志明(江蘇匯智智慧數位科技有限公司CEO):從業務角度來說,許多中小企業需要產業場景、大模型地基。但因為它的技術成本很大,下游的AI智慧服務商和產業服務商很難做適合。匯智智能自主研發的CarrotAI大模式和Agent雲端平台,正是為解決這個痛點而生,我們透過提供標準化的AI服務,大幅降低了企業應用AI的門檻。
我們的技術不僅能提升企業營運效率,還能為客戶帶來顯著的ROI提升,在多個產業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果。如果有相關的服務商或金融服務,可以跟我們聯繫,共同探討如何利用AI技術為更多中小企業賦能,推動產業智慧化升級。
劉煜晨(上海意言科技有限公司CEO):我們是一家創業公司,主要做大模型應用層和中間層的軟體,支援大型企業的複合AI系統。之所以叫複合AI系統,是因為建構一個可落地的ai應用,背後包含的不僅是大模型,還涉及其他的組件和模組。
我們一直針對大型企業,特別是500強企業做AI應用的落地,特別是製造業、消費品和醫藥業,很多大家聽過的百大企業,都是我們目前一起做聯合創新的客戶。
蘇戰超(卓世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投融資合夥人):卓世科技從19年成立就聚焦人工智慧賦能產業,22年底我們從原來的技術和產品出發All in AI大模型,並且選擇從產業模型平台及應用出發,經過一年多沉澱,搭建璇璣玉衡底座大模型,建構MaaS和Agent雙引擎平台。 2024年開始,我們陸續落地醫療健康、政務、企服、文旅教育等行業應用,逐漸聚焦在醫療和大健康方面落實許多場景。
例如,我們和國家衛健委做的家庭醫生,目前在全國多個社康服務中心落地大模型應用,還有跟北京民政局合作開發的千億健康大模型,還和青島醫院做了AI預問診。在健康管理、醫療健康的合作,主要依托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的研究資源。
金聖涵(金沙江聯合資本執行董事):大家提到,無論是國內的產品市場或資本市場,現在都非常卷宗。我們最近做的一件事是,從海外招引一些項目,並且幫助國內的項目出海。如果對海外、東南亞市場有需求,可以進一步交流。
黃德濤(達泰資本合夥人):達泰2010年成立於上海,一直圍繞半導體做投資,以硬體為主,軟體為輔。我們的計畫比較簡單,圍繞AI方向找一些好的企業,為它做好後續的加值服務,希望可以培育出一些比較好的企業。這是我們一直在做,未來會接著做的事情。
於建政(國科長三角招商中心金華計畫負責人):國科長三角資本目前跟金義新區以基金+基地的模式,開展信創產業項目招引、產業投資和產業培育的深度合作,管理金義新區10億的信創產業基金,積體電路、半導體、電子資訊、物聯網以及感測、網路安全,甚至整個國產替代領域,是重點招募與基金投資方向,希望後續能與各位進一步交流合作。
章高男(華映資本管理合夥人):AI與信創產業的結合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考慮:
第一是利用好自己的私有數據,借助Al模型和自己私有數據結合,形成細分賽道的知識體系;
第二是充分利用大模型已有的知識體系,透過技術方法高效為產業提供精準內容。
同時我們也高度關注非LLM的基礎理論創新。
陸佳清(國科嘉和高級合夥人):我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AI和信創領域的投資面臨不少挑戰。首先,從營收角度來看,即使這些公司達到一億的利潤,也可能無法順利進行IPO。這使得許多新創公司在融資和生存上面臨巨大壓力。
我注意到,在過去幾個月裡,幾乎每個月都會看到國產GPU廠商倒閉或面臨困境的新聞,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希望這種情況能夠有所改變,因為這種資源浪費對整個產業的發展不利。地方政府的資金有限,如果繼續分散支持多家小企業,可能會導致沒有一家企業能真正成長。因此,我建議集中資源支持少數幾家有潛力的企業,讓它們能夠更好地發展。
此外,併購退出可能成為現實的選擇。例如,我們最近投資的一家專注於智慧機器人前沿力控技術研發及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可能更適合這種方式。我們也希望與上市公司合作,共同孵化和支持有潛力的項目,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寫在最後
不可否認,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的面貌,這不僅是技術革新帶來的效率提升與智慧化升級的機會,更是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實現自主可控、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契機。
從大語言模式對各產業的賦能,到AIGC等先進技術在傳統產業及信創領域的廣泛應用,嘉賓們一致認為AI將為產品和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化水平,並且在效率提升、智慧互動以及創造新需求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然而,要真正發揮AI的最大效能,還需要解決一系列挑戰,例如市場化過程中的資金合理配置問題、建構開放共享的資料生態體系、促進創新企業成長形成良好生態系統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打造一個安全可靠的人工智慧供應鏈變得特別重要。
為此,各方應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AI技術推動產業發展,同時也要注重培養相關人才、優化政策環境,以確保我國能夠在這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佔據有利位置,最終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
透過共同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充滿無限可能,AI不僅會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也將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更智慧便利生活的大門。
其他參加本次活動的企業/機構嘉賓還有:卓世智星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總監蘇鵬程、達晨財智浙江分公司總經理李端禎、華控基金執行董事方德華、華方資本投資總監吳許碧清、黃海資本投資副總監蘇昕、黃海資本投資副總監李魏、幻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營運總監陳昱靜、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策略合作總監王丹、賽智伯樂策略關係負責人張冬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