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暑假裡,AI學習機被視為孩子們的「學習搭子」賣得火熱。隨著人工智慧熱度飆升,AI學習機門店遍地開花,各大品牌商家也紛紛亮招。火熱的背後,有人按讚並力薦,有人搖頭,直呼其為「智商稅」。家長花幾千上萬元為孩子買台AI學習機,到底值不值?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市民在店內選購AI學習機。記者葉誠攝
商家:“不能用台算,要用上百萬元算”
近日,在台江區寶龍廣場的一家AI學習機門店內,福州市民劉女士正帶著孩子體驗其中的繪本學習功能,活潑生動的卡通畫面和通關環節,牢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但一看到8000多元的價格,劉女士不免猶豫再三:“還是再對比對比。”
高價的AI學習機到底智能在哪裡?該門市銷售人員陳培現場作起了答題演示,根據錯題,設備能智慧分析答題人未掌握的知識點,再給出相應的思維點播和題庫,提供個性化訓練。 「孩子在一個選項上游移不定,學習機也會捕捉並分析。」她一邊說一邊將剛勾選的選項A改成了選項B。
「說實話,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看得很重,但凡能有一分的長進,都會花十分的力氣。」陳培坦言,剛過去的暑假裡門店生意很好,七八千元的機型尤其受歡迎。當記者問起,這個暑假賣出去幾台時,她不假思索地回應:“不能用台算,要用上百萬元算。”
在蘇寧廣場的另一家AI學習機門店內,記者體驗了學習機的智能批改功能:將一篇紙質作文放在學習機頂端伸出的攝像頭下,一分鐘左右,學習機就自動掃描並標出錯別字、語句不通處及運用較好的修辭描寫等。
查詞翻譯、智慧出題、智慧問答等功能也在AI學習機中較為普遍,部分學習機還有檢視學生文章背誦功能。但記者留意到有些學習機提出的智能意見只停留在大致的方向性描述上,還需要家長進一步解釋和引導,孩子才可能明白如何更好地改正。
商務部公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AI學習機網上零售額成長達136.6%。市場需求旺盛,品牌商家紛紛入局,記者用手機地圖搜尋「AI學習器」等關鍵字,跳出近30則搜尋結果,市面上的學習機不少都開始打出AI招牌。一類是以科大訊飛、小度等為代表的新興科技企業,擁有大模型技術優勢,重心在作業輔導上,另一類是以學而思等有一定教育數據資源積累的企業,自主研發的課程體系成為其主要賣點。
家長:「孩子自不自覺」影響使用效果
今年暑假,陳捷為自己剛上六年級的孩子買了一台AI學習機。 「刷抖音時,總是跳出AI學習機的鏈接,加上朋友也說不錯,就買了一台試試看。」學期伊始,她計劃帶著孩子利用周末時間更有規劃地使用AI學習機。
相較於平板電腦,陳捷認為,AI學習機有更強的後台監管功能,「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學習,孩子點了亂七八糟的網站,下了莫名其妙的遊戲,家長都不知道。但AI學習機可以連接家長手機,要下載軟體必須經過家長同意,還可以統計監控軟體使用時間。
至於AI學習機的智慧批改功能,陳捷目前用得不多。但看著孩子的作業越來越難,有些甚至已經超出了自己的知識範疇,陳捷有時候也很無奈,想到請老師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那不如讓學習機先試著解答一下。
同樣身為小學生母親的劉鑫有兩個孩子,也有兩台學習機。工作繁忙的她有時照顧孩子難免顧此失彼,讓孩子用學習機,也是無奈之舉。 「如果有時間,自己會更願意親自陪伴和教育孩子。」劉鑫說。
那麼AI學習機到底有沒有用呢?不少家長認為要看「孩子自不自覺」。 「孩子坐不坐得住,直接決定了孩子對機器的利用率有多高。」劉鑫說,好比自家孩子可能只能用到二三成,然而身邊更自覺的孩子,卻可以用到四五成,甚至更多。
但當孩子對知識有更高需求時,AI學習機可能也愛莫能助。劉鑫說,自家老大喜歡學習課外知識,AI學習機往往會提供一些基礎內容,例如一個歷史故事,學習機可能只會告訴你一部分,如果想要繼續深入了解,還是需要孩子和家長自己去尋找。
業內人士:家長不要盲目跟風
今年5月,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媒體表示:“現階段AI學習機除了屏蔽娛樂功能,比線上AI大模型沒有任何獨特的優勢。”
部分業內人士也認為,目前AI學習機只是套用了大模型的殼,很多功能在人工智慧的概念興起前就很普遍。之所以強調人工智慧,除了以人工智慧為市場噱頭外,規避政策限制也是很重要一個目的。因為一旦出現即時互動,就變成線上課程,涉嫌違規。
身為中科科技訓練中心福州分中心負責人,林攀長期從事學生科學素養培育工作,他認為,在針對性的習題訓練上,AI學習機會有一定輔助功能,尤其在國高中階段會比較明顯,但終歸只是一個輔助學習的工具,不要寄予太多期待,更不能捨本逐末,“AI學習機不能替代學生思考,只能輔助思考。”
「幾千上萬元買台AI學習機值不值,關鍵在於使用的態度和方法。」林攀說,他建議,已經購買設備的家長要對設備有全面的認知和學習,然後有效地引導並監督孩子正確使用設備,在AI的結論上進行更多創意的思考。如果能透過一台機器,針對性地學習到更多新知、打開更多認識世界的“窗口”,何樂而不為?
「沒有買AI學習機的家長,也不要盲目跟風,陷入商家的行銷陷阱中,盲目之下不僅費錢,還可能引發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他說,家長要綜合考量價格、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時間以及興趣等,做出理性的消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