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在財務報告中提及生成式人工智慧,然而,這其中卻隱藏著風險與機會的雙面性。一項最新分析顯示,雖然提及生成式AI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但大部分公司關注的焦點並非其正面的應用前景,而是潛在的風險和挑戰。這引發了人們對企業如何看待和應用這項新興技術的思考,以及如何平衡創新與風險的關注。
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在財務報告中提到了生成性人工智慧(AI),不過提到的內容並非全是積極向上的。
根據Arize 的研究,自2022年以來,這類提及的數量增加了250%,約有22% 的公司在報告中提到生成性AI 或大型語言模型。但讓人擔憂的是,近70% 的公司提到的都是與風險相關的內容,包括競爭地位和安全性風險,以及資訊錯誤傳播的可能性。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在財務報告中,公司被要求揭露已知或潛在的風險,這也解釋了為何如此多的生成性AI 提及並不是在讚美其帶來的好處。實際上,有高達56% 的公司明確將AI 視為潛在風險,較2022年成長了474%。相對而言,只有31% 的公司在報告中提到生成性AI 的正面影響,這可能讓一些企業錯失向投資人推銷AI 採用的機會。
例如,標準普爾全球在2023年12月31日的10-K 文件中提到,生成性人工智慧的普及可能會顯著增加人們對公開資訊的訪問,從而影響到他們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摩托羅拉的報告也提到,隨著公司逐步將AI 融入產品中,可能會因為社會和倫理問題而受到聲譽損害。摩托羅拉強調,即使他們有AI 治理計畫和技術監督委員會,仍然可能因為技術應用的不一致而受到競爭損害或負面宣傳。
儘管如此,分析中也有一些正面的例子,例如Quest Diagnostics 在財務文件中提到,2023年他們啟動了一項生成性AI 計劃,目標是改善軟體工程、客戶服務、索賠分析等多個領域。 Quest 表示,未來他們希望能在確保安全和負責的前提下,透過生成性AI 實現創新和業務成長。
劃重點:
約22% 的財富500強公司提到生成性AI,但70% 都是在講風險。
⚠️ 超過一半的公司將AI 視為潛在風險,只有31% 提到其益處。
Quest Diagnostics 是個例外,他們正在利用生成性AI 來推動創新和成長。
總而言之,生成式AI在企業應用中機會與挑戰並存。企業需要謹慎評估風險,並制定相應的因應策略,才能充分發揮AI的潛力,實現永續發展。 積極擁抱AI的同時,更需重視其潛在風險,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穩定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