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區分真實使用者與人工智慧模擬已成為一個重要議題。近期,「草莓哥」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凸顯了網路身分驗證的迫切需求。事件中,一個名為@iruletheworldmo的AI帳號成功偽裝成人類,直到被MultiOn公司創辦人揭露。這促使OpenAI、微軟、MIT等25家機構的學者提出「人格憑證」(PHC)的概念,旨在解決網路身分驗證難題。
在AI智能體遍佈網路的今天,如何辨別真假成了一個難題。最近,一個名為@iruletheworldmo的AI「爆料人」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它以「草莓哥」的身份愚弄了全網,直到被AI新創公司MultiOn的創始人揭穿。
這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如何在網路世界中證明「我是我」的深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penAI、微軟、MIT、UCB等25個機構的學者們提出了一種名為「人格憑證」(Personhood Credentials, PHC)的新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在不洩露任何個人資訊的情況下,證明用戶是真人而非AI。
什麼是「人格憑證」?
「人格憑證」是一種數位憑證,它結合了現實世界的驗證和安全的加密技術。使用者可以透過這種憑證向線上服務證明,自己是真人而非AI,而無需披露任何個人資訊。
技術原理
「人格憑證」的實現依賴於兩個關鍵元素:現實世界的驗證和加密技術。無論AI技術如何發展,都無法偽造這兩點。使用者需要與政府等可信任機構發生關係,透過離線參與取得憑證,並透過零知識證明的方式在不洩露身分資訊的情況下完成身分驗證。
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可以用於過濾網路內容、決定接收資訊的信任級別,甚至在網購或交易協商等場景中確保對方是人類實體。
然而,「人格憑證」的實施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公平取得、自由表達、權力檢查以及抵禦攻擊和錯誤的穩健性。為了確保這項技術能夠公平、安全地應用於現實生活,需要政府、政策制定者、領導者和研究人員共同努力,研究不同的實施方向,並制定正確的政策和規則。
參考資料:https://x.com/sjgadler/status/1824245211322568903
「人格憑證」技術為解決網路身分驗證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落地應用仍需克服諸多挑戰。 未來,如何在保障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有效區分人類和AI,將是需要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