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高達30%的企業將在2025年底放棄正在測試的生成式AI專案。這並非源自於技術瓶頸,而是高昂的成本。報告顯示,部署AI專案可能花費數百萬美元,甚至高達2,000萬美元,這對於許多企業而言是難以承受的巨額支出。 本文將深入分析Gartner報告中的關鍵數據,探討生成式AI專案高成本的背後原因,以及企業如何權衡成本與效益,最終實現AI技術的有效應用。
著名分析機構Gartner最新研究顯示,2025年底,至少30%正在測試的生成式AI業務將被企業無情拋棄。這個驚人的數據是在澳洲雪梨舉行的Gartner數據與分析高峰會上公佈的,著實給AI產業當頭一棒。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是成本太高啦!Gartner發現,早期採用生成式AI的企業正在為不斷攀升的成本而苦惱。想像一下,部署一個AI專案可能要花費500萬到2000萬美元,這可不是小數目!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設計一個客製化的生成式AI模型,例如用產業特定數據來微調Llama模型,初期投入就要500萬到600萬美元,之後每年還要花1.1萬美元。要是想從頭開發一個模型,那可得準備2000萬美元呢!就連搞個簡單的文檔搜尋功能,也要花75萬美元起步。
難怪企業都愁眉苦臉啦!Gartner表示,不管野心多大,生成式AI都需要企業有更高的容忍度,因為這是一筆indirect的投資,不能指望立刻見效。
Gartner的分析師Rita Sallam說:去年AI炒得那麼熱,現在高層都等不及要看到回報了。可是,企業們卻發現很難證明和實現AI的價值。
不過,也不是全無希望。 Gartner調查了822位企業領導,結果發現採用AI後,15.8%的企業收入增加了,15.2%的企業節省了成本,22.6%的企業生產力提高了。雖然數字不算高,但至少證明AI還是有點用處的。
所以,各位企業老闆們,想要玩轉AI,可得好好算賬啊!要分析清楚商業價值和總成本,不僅要看直接回報,還要考慮未來的影響。
劃重點:
? Gartner預測:30%的生成式AI專案將在2025年底前被放棄,主要原因是成本高昂。
? AI專案成本驚人:客製化模型可達5-600萬美元,從頭開發更是高達2000萬美元。
? AI應用效果參差不齊:約15%企業收入增加或成本節省,22.6%企業生產力提高。
總而言之,生成式AI的應用前景廣闊,但高昂的成本和不確定的回報仍然是擺在企業面前的巨大挑戰。企業需要謹慎評估自身需求,合理規劃預算,並密切關注技術發展趨勢,才能在AI浪潮中穩步前行,避免盲目跟風導致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