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資訊學院史曉東教授團隊憑藉其“基於甲骨文多模態大模型的多元信息甲骨文輔助考釋模型”,在“探元計劃2024”創新探索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TOP10殊榮。該計畫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特別是深度學習模型,為破解甲骨文這一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提供了全新的思維和技術手段,標誌著甲骨文研究邁向數位化、智慧化的新時代。這項研究不僅能提升甲骨文考釋的效率,更能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近日,廈門大學資訊學院史曉東教授團隊的「基於甲骨文多模態大模型的多元資訊甲骨文輔助考釋模型」入選「探元計畫2024」創新探索型項目TOP10榜單,為甲骨文的現代化考釋開闢了新路徑。
甲骨文作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現代漢字的源頭。然而,傳統的甲骨文考釋仰賴專家的人工解讀,工作繁瑣且耗時。儘管採用字形分析和辭例研究等方法,解讀過程依舊困難重重。近年來,人工智慧特別是深度學習模式的崛起,為甲骨文的輔助考釋提供了新想法。
廈門大學團隊提出的「基於甲骨文多模態大模型的多元資訊甲骨文輔助考釋模型」正是依托AI技術的語意表示能力,透過系統整理建構大規模甲骨文資料集,利用跨模態理解能力提升考釋效率。該計畫設計了多個與實際考釋密切相關的任務和評估方法,包括跨字體圖像映射、跨字體IDS解碼、甲骨字與現代字的對譯關係等,旨在透過這些技術方案有效訓練多模態大模型,輔助甲骨文的考釋。
此外,計畫也設計了融合音、形、義、用的端對端綜合考釋模型,利用字形結構、語意關聯、同音通假和用法聚類分析,發展出更輕的考釋系統,以適應資源有限的實際應用場景。
據悉,「探元計畫2024」是由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導,聯合多家機構發起的,旨在推動文物保護與數位化科技的發展。廈門大學的專案團隊憑藉著多年在甲骨文研究領域的深耕積累,成功獲得認可。史曉東教授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技術,推動甲骨文研究的現代化,協助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該計畫的成功入選,不僅是對廈門大學團隊多年研究成果的肯定,也預示著人工智慧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未來可望進一步提升甲骨文研究的效率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