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稱統一建模語言或標準建模語言,是始於1997年一個OMG標準,它是一個支援模型化和軟體系統開發的圖形化語言,為軟體開發的所有階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視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規格,到構造和配置。 物件導向的分析與設計(OOA&D,OOAD)方法的發展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出現了一個高潮,UML是這個高潮的產物。它不僅統一了Booch、Rumbaugh和Jacobson的表示方法,而且對其作了進一步的發展,並最終統一為大眾所接受的標準建模語言。
在UML類別圖中,比較常用的幾種關係有:泛化(Generalization), 實現(Realization), 關聯(Association), 聚合(Aggregation), 組合(Composition), 依賴(Dependency),接下來,透過本篇文章給大家一一做下詳解,具體詳情如下:
1. 泛化(Generalization)
【泛化關係】:是一種繼承關係, 表示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它指定了子類如何特化父類的所有特徵和行為. 例如:老虎是動物的一種, 即有老虎的特性也有動物的共性.
【箭頭指向】:有三角箭頭的實線,箭頭指向父類
2. 實現(Realization)
【實作關係】:是一種類別與介面的關係, 表示類別是介面所有特徵和行為的實作.
【箭頭指向】:有三角箭頭的虛線,箭頭指向接口
3. 關聯(Association)
【關聯關係】:是一種擁有的關係, 它使一個類別知道另一個類別的屬性和方法;如:老師與學生,丈夫與妻子
關聯可以是雙向的,也可以是單向的。雙向的關聯可以有兩個箭頭或沒有箭頭,單向的關聯有一個箭頭。
【程式碼體現】:成員變數
【箭頭及指向】:帶有普通箭頭的實心線,指向被擁有者
上圖中,老師與學生是雙向關聯,老師有多位學生,學生也可能有多位老師。但學生與某課程間的關係為單向關聯,一名學生可能要上多門課程,課程是個抽象的東西他不擁有學生。
上圖為自身關聯:
4. 聚合(Aggregation)
【聚合關係】: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且部分可以離開整體而單獨存在. 如車和輪胎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輪胎離開車仍然可以存在.
聚合關係是關聯關係的一種,是強的關聯關係;關聯和聚合在語法上無法區分,必須檢視具體的邏輯關係。
【程式碼體現】:成員變數
【箭頭及指向】:帶有空心菱形的實心線,菱形指向整體
5. 組合(Composition)
【組合關係】: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但部分不能離開整體而單獨存在. 如公司和部門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沒有公司就不存在部門.
組合關係是關聯關係的一種,是比聚合關係還要強的關係,它要求普通的聚合關係中代表整體的物件負責代表部分的物件的生命週期
【程式碼體現】:成員變數
【箭頭及指向】:實心菱形的實線,菱形指向整體
6. 依賴(Dependency)
【依賴關係】:是一種使用的關係, 即一個類別的實現需要另一個類別的協助, 所以要盡量不使用雙向的互相依賴.
【程式碼表現】:局部變數、方法的參數或是靜態方法的調用
【箭頭及指向】:帶箭頭的虛線,指向被使用者
各種關係的強弱順序:
泛化= 實作> 組合> 聚合> 關聯> 依賴
下面這張UML圖,比較影像地展示了各種類別圖關係:
以上內容就是本文的全部敘述,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