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計劃允許AI公司使用創作者在線內容訓練模型,除非創作者明確拒絕。此舉引發強烈爭議,尤其在音樂界。前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公開反對,認為這將導致版權保護缺失,損害創作者利益,特別是新興藝術家。他呼籲政府重新考慮,保障創作者的權益,並獲得其作品應有的收益。
英國政府正考慮修改法律,擬允許人工智能公司使用創作者的在線內容訓練其模型,除非創作者明確選擇退出該系統。此舉引發了音樂界的強烈反對,其中,前披頭士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更是公開表達擔憂,警告稱這將導致一個“狂野西部”的局面,創意作品將失去應有的版權保護。
在接受BBC採訪時,麥卡特尼敦促政府重新考慮這一做法,並強調這對新興藝術家帶來的潛在威脅:“年輕的男孩、女孩們湧現出來,他們寫了一首很美的歌,但他們卻不擁有它。”他認為,創作者應該獲得作品帶來的收益,而非讓其他人從中獲利。
儘管曾在披頭士樂隊的最後一首歌《Now and Then》中與人工智能合作,麥卡特尼依然明確表示:“我認為人工智能很棒,它可以做很多偉大的事情。但它不應該剝奪有創造力的人,這是沒有意義的。”
英國政府雖然承諾將為創作者提供“真正的控制權”和透明度,但批評人士認為,擬議的“選擇退出”系統給藝術家帶來了不公平的負擔,他們需要單獨跟踪和反對每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這往往對數據收集者更有利。
英國音樂協會的湯姆·基爾也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創意人員可以有效地'選擇不'接受人工智能係統的培訓,因此這種明顯的讓步並不能讓從事音樂工作的人放心。”
目前,YouTube的做法或許為這一爭議提供了一條參考路徑,他們允許創作者選擇哪些AI公司可以使用其內容,並可能實現系統性的訓練數據付費。然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跨平台和跨國家的協調。
事實上,法院也已經開始介入。美國各大唱片公司正在對人工智能音樂生成器採取法律行動,德國的Gema也因歌詞使用問題起訴了Suno.ai和ChatGPT。
這一爭議的核心在於如何平衡人工智能發展與創作者權益保護。雖然AI技術潛力巨大,但如何在確保其良性發展的同時,避免侵犯創作者的合法權益,仍需各方共同努力探索解決方案。目前,各國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都處於探索階段,未來將面臨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