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近日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案件,27歲男子休·尼爾森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製作兒童性虐待影像,並以此牟利,最終被判處18年監禁。此案引發社會對人工智能技術濫用及兒童網絡安全的廣泛關注,也凸顯了加強網絡監管和兒童保護的必要性。案件細節顯示,尼爾森使用Daz3D軟件,基於真實兒童照片製作3D圖像,並通過網絡論壇銷售,其行為嚴重觸犯法律,對受害兒童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此事件警示我們,科技進步的同時,更需警惕其被用於犯罪活動的風險。
最近,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件在英國引發了廣泛關注。一名27歲的男子休・尼爾森(Hugh Nelson)因利用人工智能將兒童的普通照片轉換成性虐待影像而被判處18年監禁。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尼爾森來自博爾頓,他使用了一款名為Daz3D 的應用程序,創建了3D “角色”,這些角色都是基於無辜兒童的照片。
令人震驚的是,尼爾森並不是獨自行動,他還收到了來自他人委託的圖像。有些人甚至將自己與兒童的照片提供給他,要求他製作這些圖像。據《衛報》報導,尼爾森在18個月內通過出售這些委託製作的兒童性虐待影像賺取了約5000英鎊(約6494美元)。他通過網絡論壇進行交易,而被捕的契機則是在他告訴一名臥底警察時,他收費80英鎊(約103美元)為客戶創建新的角色。
最終,尼爾森因多項罪名被判定有罪,包括教唆對13歲以下兒童的強姦,企圖引誘一名16歲以下男孩進行性行為,分發和製造不雅影像,以及持有禁止圖像等。他的行為引發了社會對利用技術進行犯罪的深思。法律的嚴懲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懲罰,也是對所有潛在犯罪者的警告。
此案的判決引發了公眾對網絡安全和兒童保護的關注,也提醒人們在互聯網世界中,要時刻保持警惕,保護兒童的安全。
劃重點:
休・尼爾森利用AI 技術製作兒童性虐待影像,結果被判18年監禁。
他通過出售這些圖像賺取了約5000英鎊,並且有客戶委託他製作。
尼爾森因多項罪名被判有罪,包括教唆強姦和分發不雅影像等。
休·尼爾森案件的判決結果,不僅是對犯罪行為的嚴厲打擊,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倫理應用敲響了警鐘。 我們必須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並積極採取措施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犯罪的侵害,共同構建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