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總統對人工智能行業可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競選承諾中包含廢除拜登政府人工智能政策框架的計劃,這將對美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監管產生深遠的影響。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政策,主要通過《人工智能行政命令》體現,旨在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同時,也關注其潛在風險,例如知識產權盜竊和倫理問題。然而,特朗普及其盟友對該命令提出了嚴厲批評,認為其監管過於嚴格,甚至阻礙了創新。
特朗普的勝利預示著人工智能行業可能面臨重大的變化。特朗普曾多次表示,他計劃在“第一天”廢除拜登的人工智能政策框架,並與那些嚴厲批評除最寬鬆的監管之外的所有監管者的勢力結盟。
拜登的人工智能政策通過2023年10月通過的行政命令《人工智能行政命令》生效。該命令涵蓋了從推動醫療保健領域人工智能發展到製定旨在降低知識產權盜竊風險的指導方針等所有方面。
但是,特朗普的盟友批評該命令的報告要求非常繁瑣,實際上迫使公司披露其商業機密。他們還將NIST 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等同於對保守派言論的審查。
特朗普承諾將製定“以言論自由和人類繁榮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但拒絕透露細節。一些共和黨人表示,他們希望NIST 關注人工智能的物理安全風險,包括其幫助對手製造生物武器的能力。
特朗普的勝利可能預示著一個寬鬆的監管制度——該制度將依賴於現有法律的應用,而不是製定新法律。然而,這可能會鼓勵各州政府,尤其是像加利福尼亞州這樣的民主黨據點,試圖填補這一空白。
各州主導的努力正在順利進行。今年3月,田納西州通過了一項法律,保護配音演員免受人工智能克隆的侵害。今年夏天,科羅拉多州採取了分層、基於風險的人工智能部署方法。 9月,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簽署了數十項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安全法案,其中一些法案要求公司公佈有關其人工智能培訓的詳細信息。
僅今年一年,國家政策制定者就提出了近700項人工智能立法。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可能會對人工智能監管產生影響。他預計特朗普政府將對中國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包括對開發人工智能所需技術的管制。
此前,拜登政府已經出台了多項人工智能芯片和模型出口禁令。但據報導,一些中國公司正在利用漏洞通過雲服務訪問這些工具。
“儘管當前形勢要求加強全球合作,但新管制措施將導致全球範圍內出現更加專制和壓迫性的人工智能使用方式,”埃克比亞表示。 “這將產生巨大的政治和地緣政治影響,導致全球範圍內出現更加專制和壓迫性的人工智能使用方式。”
此外,牛津互聯網研究所數據倫理學教授桑德拉·沃赫特呼籲監管者,無論其政治立場如何,都不要忽視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危險。
“無論你處於政治光譜的哪個位置,這些風險都存在,”她說。 “這些危害不分地域,也不關心黨派界限。我只能希望人工智能治理不會淪為黨派問題——這是一個影響我們所有人、所有地方的問題。我們都必須共同努力,找到良好的全球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對人工智能的政策走向將對該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寬鬆監管的可能性與各州政府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立法形成鮮明對比,國際層面上的競爭與合作也將更加複雜。最終結果將取決於多方力量的博弈,其對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