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正秘密研發人形和非人形機器人,目標是將其整合到未來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中。這一消息來自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池,他指出蘋果的研究目前處於早期階段,預計大規模生產要到2028年才能實現。 蘋果此舉不同於以往的保密策略,選擇公開部分研究成果,這被認為是吸引頂尖人才的重要舉措,以應對機器人行業的人才短缺問題。 公開的研究論文重點關注“非擬人化”機器人設計,強調用戶與機器人的交互體驗而非外觀。
近日,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池透露,蘋果正在積極探索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並將其視為未來智能家居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消息緊隨蘋果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探討了人類與“非擬人化”機器人(如皮克斯風格檯燈)的互動方式。
儘管蘋果的研究仍處於早期概念驗證階段,但郭明池指出,這項研究為未來的消費機器人提供了重要技術參考。他預計,蘋果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產可能要到2028年才能實現,這一時間表與蘋果汽車項目的早期階段類似。
蘋果此次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高度透明性,這與公司一貫的保密風格形成鮮明對比。郭明池認為,蘋果選擇公開研究成果,部分原因是為了吸引頂尖工程師加入其機器人項目。近年來,機器人行業面臨人才短缺問題,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公開研究成為企業招聘的重要手段。
研究論文中特別強調了“非擬人化”設計,旨在將機器人研究與傳統人形機器人區分開來。郭明池表示,蘋果更關注用戶如何與機器人建立感知,而非機器人的外觀。這意味著傳感硬件和軟件將成為蘋果機器人技術的核心。
蘋果的機器人研發可能涵蓋多種形態,從全人形家務機器人到帶有機械臂的智能家居設備。目前,洩密信息顯示,蘋果更傾向於開發類似智能家居顯示器的非人形機器人,而非複雜的人形機器人。這一選擇被認為更為現實,因為家用機器人市場尚未成熟,消費者對高端人形機器人的接受度仍存疑。
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領域也在積極探索人形機器人的家用化路徑。包括1X、Figure和Apptronik在內的多家公司正致力於將工業機器人技術引入家庭場景。然而,價格和可靠性仍是主要挑戰。以蘋果Vision Pro的高價為例,家用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可能更高,市場普及仍需時日。
蘋果在機器人領域的謹慎態度與其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上的成功形成對比。儘管矽谷曾多次嘗試推出家用機器人但屢屢失敗,蘋果仍希望通過技術創新開闢新市場。未來幾年,隨著更多洩密信息的披露,蘋果機器人項目的進展將成為科技界關注的焦點。
蘋果進軍機器人領域,雖然面臨挑戰,但也展現了其在科技創新上的野心和長遠佈局。其對非人形機器人的關注,或許能為家用機器人市場帶來新的可能性,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