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最新研究,企业在面对人工智能(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时,表现出了一种显著的矛盾心态。尽管许多公司认为AI有可能取代部分工作岗位,但绝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投入资源进行员工再培训,而非直接裁员。
在这份名为《2025年就业未来报告》的研究中,WEF对全球100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41%的公司计划裁减那些可以由AI完成的工作岗位。然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高达77%的公司将重点放在培训现有员工以适应AI系统的使用。这一数据表明,企业对员工技能提升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对裁员的依赖。
从经济层面来看,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并无明显差异。高收入国家的87%企业优先考虑培训,而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企业比例也相近,分别为84%和82%。此外,尽管过程自动化依然是企业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热度有所下降。目前,73%的公司选择推进自动化,而在2023年这一比例为80%。特别是在高收入国家,77%的企业计划推进自动化,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仅为57%。
展望未来,WEF预测,到2030年,新的技术和市场变化将创造约1.7亿个新工作岗位,尽管预计会有9200万个现有岗位消失,但整体上将实现7800万个净新增就业机会。为应对这一变化,70%的公司计划招聘具备未来技能的员工,51%的公司则计划将员工从缩小的部门调往增长的部门。与此同时,WEF估计到2030年,全球59%的劳动力需要额外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也指出,AI自动化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仍有很多需要人类参与的工作,例如需要身体技能、细致判断或人际沟通的任务。研究者警告,不应过于依赖自动化,而应注重提高人类能力,以确保人类在经济价值创造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来看,尽管AI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培训员工来适应这一变化,而非简单地裁员。这一趋势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均得到了体现。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人类技能的提升,以应对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