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線。色彩調整之王,神通廣大,變幻無窮,但在作業實踐中,曲線卻並非首選。首選的是東西什麼呢?首選的東西是——
2. 色階。拉動三個滑標,足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親和力遠在曲線之上。打個比方說,曲線是元帥,那麼色階便是先鋒了。
3. 色相、飽和度和色彩平衡,並列第三。
4. 盡量不要使用「影像調整-變化」選單。這個菜單無法量化,而且不能加蒙板,是專屬於學徒的。
5. 不到萬不得已,請勿使用「影像調整-亮度和對比」選單。這裡的亮度常常帶來白翳,對比又常常失衡。
6. 如果你想用「影像調整-明度」選單做點什麼,那麼你死定了。記得:這兒討論的是調整色彩而不是著色,明度在這兒是100%的狗屎指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永遠不要去理它!
7. 歸納言之,一個色彩調整問題如果有解,那麼用曲線、色階、色相、飽和度和色彩平衡這五個手段,就一定可解,而且我們強烈建議,除了這五個手段以外,不要再使用任何其他手段。
8. 除非極為簡單的調整,一切調整工作,都絕對應在調整圖層(可變蒙板)上進行。這樣做起碼有四大好處:
a、色彩調整的每一步都是不可逆的,使用調整圖層,使逆過程成為可能,歷史記錄遠遠不能望其項背。
b、耗時越多的色彩調整,影像損失越大,使用調整圖層,完全避免了這一弊病。
c、操作者可以透過圖層開關,逐一比較每一塊蒙板的作用,這對於總結經驗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d、調整圖層可以簡單重現或拷貝,這對於成組成套成系列的色彩調整極其方便,你只要精心做好一張就可以了,其餘的,統統依樣畫葫蘆。
9. 質言之,可變蒙板實際上也是一種通道,而且是比較高級的一種通道,除此而外,一般不必另外建立什麼特別的通道或在單通道中進行什麼特別的調整。事實上,上帝安排的諸色並不是孤立的(更確切點兒,我想藉用一個醫學上的名詞說,諸種顏色彼此間是有所代償的),個別調整常常顧此失彼,事與願違。
10. 飽和度不可不用,但必須慎用。白皙的膚色本質上是飽和度很低的膚色,但不能忘記,死亡的膚色也是飽和度很低的膚色。而且飽和度過低,容易導致畫面平板;為了「白皙」而犧牲了畫面的層次,為設計之大忌。
11. 眼睛切不可一味求亮,一個有趣的事實是,亮灼灼的眼睛不是*提高亮度做成,恰恰相反,是透過降低亮度做成的。你應提高的是對比。
12. 但對比度和飽和度一樣亦須慎用。一個經驗是:對比度太高,眼睛倒是黑白分明了,但同時就帶來了上視感,給人的第一印像是,你的主角好像在瞻仰我佛。
13. 輕易不要嘗試用圖層混合模式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仔細研究一下的話,你會發現,混合模式其實是或多或少損害畫面清晰度的。
14. 白種人皮膚比較粗,必要的時候,你可以加一個圖層,弄一點柔光效果。但切記不可過分,要讓人看不出才行。
15. 某些細部是需要特別處理的,指望一切都透過全圖調整完成,是懶漢和傻瓜的想法。
16. 一張圖,奇怪得很,有時會調得山窮水盡,這時候你把它存起來退出,然後重新打開它,就是柳暗花明了。相信我,魔鬼有時的確是存在的。
17. 我所做過的最快的膚色調整,耗時20秒鐘;最艱苦的調整,耗時一天一夜,而且……真是不幸,最後仍然以失敗告終。
18. 真彩色數以千萬計,常見的黃膚色調節宏就可以搞出幾十個,包治百病的宏是沒有的。色彩調整方案象圍棋一樣不可重複。
19. 色彩調整的學問,無邊無際,每當我又學到了一點什麼,都發現我知道的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