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4
5.反選(ctrl+shift+i)同樣用“加深”和“減淡”,把邊緣折疊的地方“加深”。注意「加深」部分是一段一段的這樣荷花邊緣才有上下起伏感,這裡只是簡單的處理,細節刻劃留在後面做。這時候荷葉已經有了一點立體感。
圖5
6.同樣用「加深」和「減淡」工具在邊緣細心的塗,曝光度依然很小,根據需要調整「畫筆」大小。凹下去的地方被光,所以顏色深些,凸起的地方為高光區,顏色較淡。
圖6
7.繼續把右邊的明暗變化用相同的方法塗出來,要注意的是在最右邊做了一個捲邊效果。
圖7
8.捲邊做法也非常簡單,用「鋼筆」或「套索」做出如圖選區,直接用「減淡」工具減淡幾下就可以了。
圖8
9.「減淡」出中心的凹點,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畫荷葉的葉脈,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先用「鋼筆」畫出如圖的路徑。
圖9
10.用“畫筆描邊路徑”功能為路徑上顏色,方法為(1)新建空圖層,選擇畫筆工具,(2)畫筆大小為“2像素”,(3)選擇顏色(35、95、 90),(4)選擇「路徑」點下方的圖示。
圖10
11.此時如圖線條還非常生硬。順便用「曲線」調整一下「荷葉」的顏色(調不調無所謂)。
圖11
12.用“橡皮”,調整下參數,“不透明度”和“流程”都要低一些,不然就會一次性把剛才的“葉脈”擦掉了,邊緣的多擦掉一些,中間稍微擦一兩下就可以,如果「葉脈」仍很明顯,可以降低該圖層的透明度,也可以用「高斯模糊」稍微模糊一下。
圖12
13.上一步完成後基本上是這樣了,已經有了「葉脈」紋理。
圖13
14.但是現實中「葉脈」是有厚度的,所以附近荷葉光線有些變化,依然是「加深」工具,沿著「葉脈」的一側塗出一道道顏色微深的線條。
圖14
15.這樣我們的第一片荷葉就已經完成了,其餘荷葉相同的部分就不再累述,主要把不同的地方再說明一下。第二片是一個帶有點“殘破”的荷葉,用“橡皮”,把“不透明度”和“流程”都調到“100”是為了一次性擦除,畫筆小一點,在“荷葉”上擦出一些小洞。
圖15
16.用「鋼筆」勾出荷花的「莖」。填充和「荷葉」相近的顏色,添加雜色,數量為「1.5」也可以用「加深」和「減淡」局部處理一下,有些不明顯的顏色變化,不止於一根「莖」下來。
圖16
17、第三片葉子,與前兩者不同,它是側面圖像,首先還是用「鋼筆」勾出整體外形,填充和以前一樣的顏色和雜色處理。
圖17
18.用「鋼筆」畫出葉子的「背面」區域,填滿顏色(71、113、88)並用「加深」把靠邊「正面」的部分顏色加深。
圖18
19.同樣用“鋼筆”畫出“莖”的輪廓填充(處理同以前做法)葉子背面的“葉脈”,也是以前的“畫筆描邊路徑”做法。
圖19
20.「 鋼筆」畫出如圖選區,注意的是選區的交界線一邊淡一些,一邊稍微深一些,當然是用「加深」和「減淡」工具完成的,其他做法同其他葉子一樣做法。
圖20
21、完成如圖。
圖21
22、這片葉子完全是「反面」顏色淡一些(76、128、82),光線變化不復雜幾乎是單色,只要花點功夫用「筆刷」畫出葉子上的「紋理」就可以了,配合減淡工具和「圖層」不透明度,實現半透明度效果。
圖22
23、第五片同第四片,這也是個“殘葉”用“橡皮”,同第二片葉子處理方法一樣。
圖23
24、這裡主要工作是畫出“荷花”,花由花瓣組成的,所以我們這裡也不能一股腦的上顏色,而是一片一片組成的,“鋼筆”畫出路徑後轉為“選區”填充顏色( 210、142、194)具體數值自已決定,喜歡紅一些的就填紅顏色。
圖24
25.用「減淡」工具把一部分減淡。
圖25
26.複製「花瓣」圖層(ctrl+j)改變每一個的角度,重新排列,注意是從中間向外的不要排的太分散。
圖26
27.還有幾片葉子形狀各不一樣,所以就不能複製了,得一個一個的用“鋼筆”畫出形狀後著色(同其它“花瓣“顏色)再用“加深”和“減淡”處理。
圖27
28.為「花朵」做出「莖」方法同其他「莖」做法一樣。
圖28
29.在左邊同樣做出幾片葉子,其中一片用「高斯模糊」處理過,表示較遠處的葉子,到此畫面構圖完成。
圖29
30.畫面背景色彩單調,我們來襯託一下,選「筆刷「顏色為(179、203、209、)
圖30
31.在葉子和空白處填色,增加朦朧感,筆刷直徑要大,否則會塗出一條條的線來,這樣可以大功告成了。
圖30
32.一幅作品完成後加個落款,這樣作品才完整,OK搞定。
最終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