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簡單介紹鋼筆工具和路徑的概念
鋼筆工具屬於向量繪圖工具,其優點是可以勾勒出平滑的曲線,在縮放或變形之後仍能保持平滑效果鋼筆工具畫出的向量圖形稱為路徑,路徑是向量的路徑允許是不封閉的開放狀,如果把起點與終點重合繪製就可以得到封閉的路徑現在我們來繪製一個簡單的路徑如下圖在工具列選擇鋼筆工具(快捷鍵P)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3339.gif)
並保持鋼筆工具的選項如圖所示(在工具列上方):選擇第二種繪圖方式(單純路徑),並取消橡皮帶功能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4261.gif)
然後用鋼筆在畫面中點擊,會看到在擊打的點之間有線段相連保持按住Shift鍵可以讓所繪製的點與上一個點保持45度整數倍夾角(例如零度、90度)
這樣可以繪製水平或垂直的線段(圖中從第5個點開始按下了Shift鍵)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966.gif)
從上面的簡單練習我們得到兩個規律:
- 我們並沒有直接繪製線段,而是定義了各點的位置,軟體則在點間連線成型
- 控制線段形態(方向、距離)的,並不是線段本身,而是線段中的各點的位置
記住兩個術語:
- 那些點稱為「錨點」(anchor)
- 錨點間的線段稱為「片段」(segment)
剛才我們繪製的那些錨點,由於它們之間的線段都是直線,所以又稱為直線型錨點。
現在我們來繪製曲線形錨點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775.gif)
我們看到,在繪製出第二個及之後的錨點並拖曳方向線時,曲線的形狀也隨之改變
究竟曲線是怎麼生成的,我們又該如何控製曲線的形狀呢?除了具有直線的方向和距離外,曲線多了一個彎曲度的形態,方向和距離只要改變錨點位置就可以做到,但是彎曲度該如何控制?
如圖在工具列選擇“直接選擇工具”,注意是下方那個空心的箭頭。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510.gif)
假設我們剛才繪製的4個錨點分別是ABCD
用「直接選擇工具」去點取位於AB之間的片段會看到剛才我們繪製AB錨點時候定義的方向線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968.gif)
仔細看一下這兩個方向線再這樣想:
一個人要從A點到B點,在A點出發的時候,位於A點的其他人看到他是朝著上偏右的方向走的而位於B點的人,看到他是朝著下偏右的方向來的那麼綜合兩地的觀測結果。就可以得出這個人行走的路線:必定是一個類似鍋蓋的上弧形現在我們選擇如圖的“轉換點工具”,該工具用來修改方向線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561.gif)
然後如下圖所示般改變AB錨點上的方向線,將會看到曲線彎曲度的改變注意方向線末端有一個小圓點,這個圓點稱為“手柄”,要點擊手柄位置才可以改變方向線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736.gif)
結合剛才所作的比喻,就不難理解了:
- 修改B錨點方向線為下,相當於指定那個人從A點上方出發後,從B點下方進入,那麼所走的路程就是一個S形
- 再修改A錨點方向線為下,相當於從A點下方出發,再從B點下方進入,所走的就是一個下弧形的路程
修改後的方向線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691.gif)
明白了方向線的方向對曲線形態的影響後,我們來看一下方向線長短造成的影響如下圖般,在同一方向上拖拉方向線:(可使用「直接選擇工具」)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364.gif)
對於一個錨點而言,如果方向線越長,那麼曲線在這個方向上走的路程就越長,反之就越短<BR>可以這樣設想,曲線是一個橡皮筋,在頭尾兩端有兩個力在各自的方向上拉哪個方向上力氣大,則橡皮筋就朝向這個方向多靠攏一些。反而反之
除了修改錨點之外,還可以利用“直接選擇工具”,在片段上修改曲線的形態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5238.gif)
注意:這並不能說是“修改了片段”,而應該說是“同時修改了兩個錨點”
牢記原則:
片段是由錨點組成的,只有修改錨點才能改變片斷形態,這是不可逆的因果關係<BR>做一下小結:
對於這條曲線上的除了起點和終點的BC兩個錨點而言,都存在兩條方向線:
一條是從上一個錨點「來向」的方向線;另一條是通往下一個錨點的「去向」的方向線對於起點,只存在「去向」的方向線;對於終點,只存在「來向」的方向線下面讓我們做個小練習,如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729.gif)
現在要求在兩個紅點之間繪製一條緊貼滑鼠外廓的曲線很可能你們繪製出來的是如下圖這個樣子的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471.gif)
雖然要求是達到了,但是這樣的路徑上使用了4個錨點再看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106.gif)
同樣的曲線效果,這裡只用了兩個錨點來繪製移動兩個紅點的位置再行繪製,很可能你們繪製的效果是這樣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233.gif)
而實際上呢,也只要用兩個錨點就可以畫出這條曲線了,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337.gif)
再換個位置畫一條,也只需要兩個錨點,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632.gif)
記住一個原則:繪製曲線的錨點數量越少越好因為如果錨點數量增加,不僅會增加繪製的步驟,同時也不利於後期的修改到這裡,大家一定會產生兩個問題:
- 兩個錨點似乎可以包辦全部曲線形態了?
這個觀點顯然是錯誤的,例如我們前面首個實例所繪製的曲線,就需要兩個以上的錨點 - 那麼,如何讓所使用的錨點數量最少呢?
其實這裡還隱含著另一個問題:究竟在哪裡定錨點才是最佳的?
以下是我個人總結出來的規律:
兩個錨點之間的曲線形態分為兩類:C形和S形
C形的幾個形狀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269.gif)
它們的方向線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578.gif)
S形曲線的幾個形狀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529.gif)
S形的方向線如下圖: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466.gif)
下面的動畫示範了在調整方向線的時候,從C形到S形之間的分界點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6612.gif)
在了解(並且理解)C、S這兩種曲線的形態以後大家在繪製之前就可以分析出究竟需要多少個錨點其實就是分析出,有多少個可以用一條曲線(C形或S形)來繪製的區域雖然錨點的數量可以反映出繪圖人的水平和熟練度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要能夠滿足需要就足夠了所以在實際繪圖的時候,不必過於苛求減少錨點的數目
現在來實際繪製一個M形,類似麥當勞的標誌我們將介紹三種過程,請先看清楚文字說明再看動畫演示第一種方法:在完成繪製後,再修改第二個錨點的“去向”的方向線,並可適當移動錨點位置(繪製完後按住Ctrl鍵在路徑之外任意位置點擊,即可完成繪製)
![](https://images.downcodes.com/u/info_img/2009-08/24/20060804000017737.gif)
在其中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
新建立一個曲線錨點並拖曳它的方向線的時候實際上隨著滑鼠移動的是「去向」這條方向線,而「來向」方向總是與之成180度水平夾角的,並且長度也相同所以,雖然本來我們應該把第二個錨點的「去向」定為右上方但是為了「來向」的正確,不得已先將其定在右下方,然後在完成繪製後,再單獨修改其“去向”
這種方法可以形容為「丟去保來」(同理,也可以「丟來保去」)
在繪製數量較多的錨點時就顯得很不方便,因為總是看不到正確的曲線。
現在我們介紹第二種繪製過程:
在建立第二個錨點並遵循「來向」定義好方向線之後,再修改「去向」方向線,使曲線可以正確地繪製下去(繪製完後按住Ctrl鍵在路徑之外任意位置點擊,即可完成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