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搜索,一個看起來很美,實踐起來卻很坎坷的偏正短語。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小而美,可以看到大數據,可以看到大眾與長尾的碰撞,也可以看到科技賦予商業的力量。
文/天下網商記者範婷婷
「天貓搜尋的結果中已經加入了個人化的因素,不同的買家ID或不同的cookie,由於以前的購買或瀏覽行為不一樣,看到的搜尋結果也可能不一樣。個人化的演算法在搜尋成果和行銷資源等方面的充分應用,目標是讓消費者看到和他最相關的商品展現,最終實現千人千面的天貓。下午的微博,解釋了近日來淘寶用戶「搜尋同樣關鍵字卻呈現不同結果」的原因。
這條微網誌猶如一場蝴蝶效應,其影響可以輻射到整個淘寶大大小小的賣家。對此《天下網商》記者採訪了一淘搜尋負責人鬼腳七,對個人化搜尋做了一次詳盡的分析。
目前個人化搜尋尚處於測試階段,平台方隨機挑選約5%的流量作為測試樣本,透過個人化搜尋後的點擊率、轉換率等各項指標來進一步優化淘寶搜尋。預計三到四個月之內,會有初步的數據統計結果。
什麼是個人化搜尋
個人化搜索,顧名思義,就是在搜尋過程中融入個人化元素。
鬼腳七從兩個面向來闡述個人化搜尋的原理:一方面從使用者角度來講,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體現在網購行為上,就是各人的偏好不一樣。這種偏好可以反映在許多方面,有價格偏好、類目偏好、地理偏好、使用偏好、品質偏好等等。尤其是不同的購買能力會導致用戶對不同客單價或品牌的偏好。剛好淘寶有能力對這些偏好做一定的挖掘,然後再依照不同維度把用戶做進一步的細分。
另一方面,從搜尋的角度來講,平台有兩件事情可以做:首先挖掘用戶的需求,然後明確他們的消費指向,包括對消費者的各種偏好信息雜糅後得出的一個劃分;其次是商品的分類,例如一件商品它的檔次是高端還是低端,品牌定位於什麼年齡層等,平台可以透過資料的收集,把商品依照各種維度分類。這兩件事做好後,當顧客進入淘寶購物時,平台就能夠把他們跟商品做一個相關連線。如果該消費者是我們俗稱的「屌絲型」客戶,平時喜歡買折扣商品,價格傾向偏低,那麼搜尋給他呈現的結果頁就會偏向低價位的產品。如果觀察到一個消費者年齡在30+,消費能力比較強,並且注重對品牌的追求,那麼平台方在其搜尋的相關頁面中,就會把符合他消費習慣的產品盡量往前排。
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例子來串連這兩者的關係:如果系統偵測到某個消費者對新品的關注度比較高,淘寶就會相應地為他呈現更多當下流行的產品。那麼應該如何定義新品呢?商品一般可以分為兩類,標類和非標類。標類的更新不會很快,例如3C產品,基本上有明確的上市時間,定義新品比較容易;而非標類只有品牌會有新品一說,例如一些服裝品牌等。所以對於非標品的新品抓取工作就顯得相對困難,無論是從技術手段還是賣家方來說,很難做到絕對準確,但這將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
目前一淘的挖掘有效率大概能達到80%,也就是說平台方所認為的新品中,有80%以上確實是新品。透過這種針對性的搜尋結果展示,轉換率會比正常情況下高一些。
在這個例子中,其實體現出了個人化搜尋的兩個面向,即用戶的劃分和商品的劃分,以及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
要做到這種有效的相關性,一方面需要和類目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商家在上架時,對商品有更精準的描述。而搜尋方自己也會做深入的挖掘。
而對賣家來說,個人化搜尋有助於提高流量的價值。原本消費者進入淘寶頁面後,搜尋相同關鍵字的結果顯示頁面是相同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消費者無法很快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產品,另一方面對商家的展示也是一種流量的浪費。
而如果換成個人化搜索,就形成了千人千面的搜尋結果展示,那麼客戶可以看到更多與自己的預期相符合的產品,店鋪也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也就是說提高了流量的價值。
這對於店鋪風格比較明確的店舖來說,可能不用花很多的成本去做推廣,就能吸引到品質較高的目標客戶,無論是對商家還是買家,都節省了時間成本。
所以個性化搜索,最重要的目的是根據不同人群以往的購買偏好,為客戶提供與之類似的商品,用更加精準的定位,契合度更高的搜索結果,來提高產品的點擊率以及店舖的轉換率。
個性化搜尋的困難點
但是鬼腳七也坦承,個性化搜索,雖然聽起來很美,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
首先,在做客戶區分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困難。用戶意圖的識別會是一個非常糾結的過程。先不說用戶本身根據年齡、性別、地理、收入等各種維度所產生的差異,而且目前淘寶上還存在很多兩人以上共用一個帳號的情況,例如男女朋友,例如父母子女。這種情況導致他們的購買行為有時在系統看來是「矛盾」的。如果系統辨識你是女性,可是你卻買了男性的夾克,這時候系統就「傻眼」了。個人化搜尋能做到的是,當默認你為女性時,你搜尋“牛仔褲”,結果顯示的大量產品為女性的牛仔褲,除非你鍵入的是“牛仔褲男”,那麼系統就知道你是要為男性購買商品,它會遵照你的意願來展示商品。
所以對於平台方來說,它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果搜尋結果太死板了,反而會造成用戶的反感。因為並不是所有買家都有明確的使用者行為,大多數的購買行為可能是比較隨機的。如果能辨識出20%到30%的使用者意圖,在鬼腳七看來就可以算是初步目標的達成了。
其次,對於商品的分類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究竟要怎麼定義一件商品它是物廉價美還是檔次比較高?一件衣服是適合辦公時間穿著還是周末時間穿著?對一件產品的定位,還要考慮它的使用場景。目前針對這些不同維度的定位,將會採取商家和平台方雙方合作的方式來完成。
所以說,個人化搜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融入個人化元素的過程中,淘寶也希望有更多的買家參與其中。如果有高忠誠度的顧客願意描述自己的消費習慣,願意幫助平台方優化搜尋的規則,那是最好的方式。使用者的參與度越高,那麼個人化的實現程度也會更好。
鬼腳七給《天下網商》記者打了一個比方,大家玩微博,每個人看到的頁面都是不一樣的,你的頁面上展現的都是你定制的內容,看到的信息都是你所希望看到的。個人化搜尋也是一樣,也是希望透過買賣雙方以及和平台方的連動,最終實現一種高效率的資訊獲得結果,讓消費者擁有更好的購物體驗。
目前的測試階段,對商家來說,感受可能不大。鬼腳七認為,至少到今年底,60%的流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針對剩下的流量,店鋪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個人化。但這種個人化因素還是要考慮產品本身以及服務的質量,要把現在的資源和顧客的偏好更能結合。
只有當客戶有明確的消費行為時,個人化搜尋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這時候,賣家的產品定位越明確,那麼效果一定越好。
雖然商家很難根據個人化搜尋的具體規則來提升自己的流量,但是店鋪可以根據自己的定位以及商品的特性,來吸引到對自己有更高購買意願的消費者。例如一個消費傾向比較明顯的用戶,他總是固定選擇幾家店舖的服裝,這些服裝的風格、價格也都比較接近,那麼在他再次搜尋時,平台就會把相同風格的產品展現給他。所以說個人化搜尋對於風格明確的店鋪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擴充流量的管道。
目前我國網購人數已超過2億,對於搜尋規則的變化,鬼腳七表示一定會採取小心謹慎的態度。但是個人化搜尋的趨勢不會改變,要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達到平台方想要的結果,這對於整個搜尋團隊來講,不僅僅只是今年的一個項目,更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奮鬥目標。
弱化好評率對搜尋的影響
除了個人化搜索,好評率的解綁也是近期淘寶論壇上的熱門話題。好評率與搜尋之間,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從賣家的角度來講,簡單歸納過去的好評率,有三方面影響:一是買家在瀏覽購物時,好評率作為一項直觀的數據,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店舖的轉換率;二是賣家如果要上淘寶的一些推廣活動,比如淘金幣、直通車、聚划算等,好評率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指標,這對賣家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第三就是搜索方面,在原本在的搜尋排序中,好評率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對於買家關鍵字搜尋的呈現頁面具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就像鬼腳七說的那樣,規則也需要與時俱進,如果現有的規則已經不符合當下的大環境,變成了「有利可圖」的暗箱,並且滋養出了一些黑色產業,那麼如果要讓整個淘寶生態健康地發展,對這些有漏洞的規則進行升級是不可避免的。
這次之所以拿好評率來開刀,也正是因為大量的職業負評師已經嚴重損害了中小賣家的利益。淘寶方在做的事,一方面是保護中小賣家,另一方面也是肅清整個淘寶的大環境。
任何一條規則都是為了讓市場更完善,這才是有價值的規則,如果這條規則可以成為敲詐勒索的幫兇,就勢必要被淘汰。而如果有為數不少的人反受制於規則,那麼這項規則肯定是有失偏頗的。
其實早從6月開始,在淘寶寶貝搜尋以及店鋪搜尋中,「好評率」這項指標已經不再影響搜尋結果。 6月27日開始,好評率也不再作為金牌賣家入駐的指標。
鬼腳七告訴《天下網商》,這樣做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商家更關注交易過程本身,而不是只為了獲得一個評價結果。
鬼腳七用一句佛家箴言來描述這種變化:「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就是說商家只要做了能夠做的,至於結果如何,不要一味強求。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起心動念是很重要的。換到淘寶上來也一樣,賣家要為買家服務,但是如果碰到刻意刁難的消費者,導致商家的服務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的時候,就沒必要為了得到一個好評而委曲求全。
當然,賣家與好評之間的解綁,並不是說平台不再考慮好評率,而是要讓規則更加完善,更好地去為買賣雙方服務。完善的意思是,平台方會綜合考慮,如果商家銷售幾百件產品,大部分都是中差評,那麼可能產品或服務確實存在問題。但如果賣家總共賣出了十來筆,也受到了比較集中的負評,平台就會考慮是不是惡意差評。目前淘寶也開通了綠色通道,商家在遇到可疑交易時,可以進行檢舉。
另外,在搜尋頁面會有其他功能,例如好店推薦,主要是推薦一些回頭客較多、反覆購買率比較高、黃鑽買家特別喜歡的店鋪。而買家的使用偏好也對搜尋結果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有些消費者很喜歡「依銷售量排序」。
平台在弱化好評率的同時,希望商家更加重視自身的升級,既然好評率不再成為搜尋排序的一項參考值,那麼什麼是排序的重要參考呢?平台方的答案是會更加關注整體的效果,例如產品的退款率、出貨速度、詳情頁的描述情況、旺旺響應速度。平台方在排序時,就會把所有綜合的因素都考慮進去,把這些商品推薦給使用者。同時也希望在前往詳情頁面時,商家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留住客戶。
還有一個是相關性的問題,例如用戶搜尋“休閒褲男士白色”,如果商家的褲子確實是白色的,但是沒有在屬性中標註,那麼這次搜尋行為,商家的產品可能就不會出現在搜尋結果中了。所以商家要盡量努力做到關鍵字的優化,要具體到類別名稱、品牌名稱、屬性、風格等各方面。這就是關鍵字的優化。
結語:整體來說,個人化對於搜尋結果頁的呈現肯定會有一定影響,但並不是你看到了和別人不同的頁面,就一定是受到了個人化因素的影響。整個搜尋的排序,牽扯到的因素很多,搜尋的優化也不斷地進行中。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商家得先做好自己的事,明確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的市場做深做細,那麼無論搜尋的規則怎麼變化,都將會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