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和人才進行「三位一體」部署,並將推進教育數位化寫入報告,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這項策略強調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為教育發展開闢了新的領域和賽道,推動資訊科技、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快速應用,全面賦能學校教育,推動教育形式的深刻改變。
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發布以來,明確提出要利用智慧技術加速推動新型教育體系建設,並建立智慧、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統。 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資訊2.0行動計畫》,強調大力推廣智慧教育,建立智慧化教學支援環境,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應用,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2019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加速資訊時代教育變革,建立智慧化校園,統籌建構一體化智慧化的教學、管理與服務平台。 2022年,中國啟動實施教育數位化策略行動,建構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近年來,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依托慕課等線上學習平台改革,正在深刻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的管理方式,以及整體教育形式。
因此,充分發揮人工智慧的優勢,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當代教育變革與創新的重要動力。在新時代,人工智慧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學習和運動領域,並加速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人工智慧正與大學體育教育深度融合,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滿足學生個人化需求,同時也提升了大學教師的現代資訊應用能力,開啟了教育的新可能性。本文旨在闡述人工智慧時代高校體育教育的轉型,為我國高校體育智慧化教學提供理論參考與實務借鏡。
人工智慧(AI),也稱為機器智能,是指由人工製造的系統所展現的智能。 1956年,約翰·麥卡錫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定義為「讓機器的行為看起來像是人類的智慧行為」。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包括知識表示、專家系統、機器學習(如決策樹學習、粗集學習等)、模式辨識及神經網路等。機器學習尤其關注如何使機器具備類似人類的學習能力。人工智慧可以被定義為一門新的技術科學,旨在模擬、擴展和增強人的智能,作為電腦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人工智慧時代的大學體育教育轉型正朝著多元化、個人化的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教學形式、師生互動模式和智慧資訊科技的應用三個面向。首先,教學形式的多元化透過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得以實現,課前利用視訊教學與動作演示幫助學生預習並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課堂透過互動討論、鞏固練習和點評環節提升學習效果,課後透過分享交流與回饋評估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推動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資訊化發展,也解決了統一化與個人化之間的矛盾,使體育課堂更加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並透過因材施教提升了教學實效。其次,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促進了「人機協同」的教育模式,透過人工智慧與教師的協同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AI輔助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品質。例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向智慧機器提問,機器分析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若無法解決,問題將回饋給AI代理,最終由教師進行解答或協作解決。這種模式不僅增強了教學效率,也賦予教師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個人化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學品質。在這過程中,教師依然是教育的主導者,人工智慧則作為輔助工具幫助提升教學的精準度和效率。最後,智慧資訊科技在大學體育教育的應用,推動了終身體育概念的落實,並透過創新教育手段提升學生的體能。例如,校園智慧跑道透過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即時記錄學生的運動數據,幫助學生分析跑步成績、體能指標等,提升其運動興趣和健身效果。同時,戴上智慧手環等設備,學生可以透過微信同步記錄步數或進行定向運動打卡,既減少了運動時的疲勞感,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和積極性。這種資訊科技與體育教育的結合,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個人化的運動建議,也推動了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和體育文化的普及,最終實現全民健身和長期體育教育的目標。
人工智慧時代大學體育教育的轉型,不僅提升了教學品質和學生的參與感,也為體育教育的數位化、智慧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和動力。
人工智慧時代高校體育教育的轉型路徑涵蓋了多個方面的創新和改進。首先,深化科技應用,尤其是虛擬模擬教學系統的建設,是提升體育教學品質的重要措施。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虛擬模擬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大學體育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直覺體驗,解決教師在示範高難度技術動作時的困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透過這種技術,學生不僅可以在虛擬場景中進行體育學習,還能夠體驗到更豐富的運動感受,推動體育教育朝向更多元化和個人化方向發展。
其次,完善學校體育智慧化發展的規範至關重要。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健康數據共享的可能,不僅能夠促進青少年運動的健康監測,也能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時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在資料開放和共享的過程中,必須加強資料隱私安全保障。透過提高網路資訊安全等級、建立嚴格的安全認證機制以及採取資料加密等技術手段,可以有效確保學生個人資訊和健康資料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護使用者隱私。
進一步地,人工智慧時代的高校體育教育也應著重於師生情感互動關係的建構。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師生關係較為單一,主要是透過教師示範和學生模仿完成學習。而透過智慧化的教學工具,如慕課和翻轉課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人工智慧可以取代一些重複性的工作,釋放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使其能夠更專注於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情感交流,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繫。
最後,加速資源開放共享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也是推動體育教育轉型的關鍵路徑。高校體育教學不應局限於單一學科,而應與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生物力學、電腦等多學科進行深度融合。在這過程中,技術和教學的結合將推動學科的進步和教育的創新。尤其在人工智慧的背景下,培養複合型人才成為當務之急,大學應著力打造跨領域的高品質團隊,為體育教育的智慧化發展提供新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人工智慧時代高校體育教育的轉型路徑涉及技術應用、師生關係、資料安全和跨學科合作等多個層面,透過這些路徑的推進,能夠為高校體育教育的智慧化、個人化和高效化提供有力支持,促進教育品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