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蒸汽火車的另一條進化路線。
1942年的英國,一位名為威爾伯特·奧德利的基督教牧師,以自己最喜歡的“蒸汽火車”為主題,為正處於麻疹康復期中的兒子克里斯托弗,創作了一套以“擬人化」火車為主角,講述當時社會與在鐵路周圍生活的人們故事。
3年後,這套故事被以兒童繪本的形式印刷出版,並起名為《鐵路系列故事》(The Railway Series),開始以幾乎每年一冊的速度,進行著編撰工作。因為講述的故事在充滿了兒童喜愛的情節與角色的同時,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真實情況,使其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兒童繪本之一。其第二部繪本的主角,蒸汽小火車“托馬斯”,更是在後來的改編動畫劇集中,成功化身英國最重要的動畫主角之一。
1945年出版的系列第一部作品《三列火車》
不知道如果威爾伯特,在看到這些本源於自己對於鐵路文化,以及家庭熱愛的角色形象,在經過半個多世紀,最終淪為社交網絡上最“恐怖”的存在後,究竟會露出什麼樣的表情。
就在本月初,國內玩家正在享受來之不易的假期時,一款獨立恐怖遊戲宣傳片的發布,卻在外國的社交網絡上炸開了鍋,截至我寫下這行文字時,它的相關影片播放量已經達到了數百萬次,對於一款名不見經傳,且幾乎沒有額外宣讀資源的獨立恐怖來說,這個成績可謂是「東京電玩展」期間的「全場最佳」了。
這款遊戲,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查爾斯小火車(Choo-Choo Charles)》。
《查爾斯小火車》
根據宣傳片中的內容,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這是一款“恐怖生存遊戲”,和《森林》《漫漫長夜》等大部分遊戲一樣,玩家需要在一個封閉的野外環境中,收集生存所需要的資源,並從可怕的「威脅」中活下來。只不過,在這裡追著玩家不放的,是一列長著蜘蛛般的節肢,以及魔鬼面龐的「火車」——查爾斯。而玩家的最終目的,居然是在收集到足夠的資源後,開著自己的火車,與查爾斯來上一場激烈的「最終決戰」。
《查爾斯小火車》由一家名為「Two Star Games」的獨立工作室開發,它的創始人加文·艾森貝茲年僅20歲,是一名典型的恐怖遊戲愛好者,他在此前曾經在Steam平台上,推出過四部作品,雖然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評價,但由於類型與畫面風格都過於小眾,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對加文來說,雖然《查爾斯小火車》採用了當前更流行的畫面表現方式,但充其量也不過只是他個人的一次簡單嘗試,玩家們的熱烈反響在給了他鼓勵的同時,卻也成為了無比沉重的壓力。
有些時候,現實就是那麼沒道理,也不公平。
要知道,對於一款以「持續施壓」為玩法主軸的恐怖遊戲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怪物,更加能提高遊戲的賣點了,哪怕有些時候她都不太恐怖了。
圍繞著這個命題,世界各國的遊戲開發者與藝術家們,可謂絞盡了腦汁。就這樣,在恐怖遊戲玩家們的宿敵造型上,即使是像「卡普空」這樣的遊戲業巨頭,從最初的「古典恐怖」一路摸索過來,最終也不得不屈服於「哥德色情」。在這之間,早已不知道過了多少個「三角頭」。
但反觀“查爾斯”的“出生”,卻好像從一開始就含著金鑰匙。畢竟,想也知道它的形象來源,就是英國的國民級動畫明星“托馬斯小火車”,以及近幾年裡,某些互聯網社區中席捲起的“二創風潮”。
如今,「thomas horror」成為了一個特有的資訊詞條
雖然沒有非常有利的證據,但當我們在次文化圈中,對「托馬斯」進行一個簡單的溯源,便會發現在把托馬斯和「恐怖元素」聯繫在一起這事情上,電子遊戲圈可能還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如果你是個經常接觸《上古卷軸》《生化危機》《俠盜獵車手》或其他什麼主流遊戲的玩家,並且對它們保持著持續關心的話,那麼對於這樣的資訊句式一定不會陌生:
“托馬斯在××遊戲中化身××。”
並且,這裡的「××」往往都是恐怖或是動作遊戲。 「托馬斯」在各種MOD的幫助下所扮演的,通常也都是一些代表恐怖與死亡的危險角色。
2013年,《上古卷軸:天際》正火,無數用愛發電的MOD製作者開始尋思起自己動手,凱文·布洛克也是其中的一員。當他的朋友從某款劣質手機遊戲中,摳出了一個「托馬斯小火車」模型時,他產生了將其塞進天際省的點子。
這個過程花了一個小時,布洛克很輕鬆地將遊戲中,以「奧杜因」為首的龍們,替換成了五顏六色的可愛蒸汽小火車。看著它們在荒野上口吐烈焰,逗笑了不少玩膩了正經MOD的玩家,布洛克自己也因為這簡單的一個小時,在玩家群中一舉成名。更重要的是,其最終展現的混亂與戲劇效果,讓「托馬斯MOD」從此成為了遊戲玩家們的狂歡慶典。
在2019年,凱文回憶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坦言自己因為這個MOD受到關注的同時,也被迫惹上了太多麻煩。 “托馬斯小火車”的版權方“美泰”,不止一次地對他動用法律手段,在凱文看來,美泰真的是恨他到希望他“死”了。
就這樣,在玩家們從托馬斯身上第一次獲得「快樂」後,事情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在《生化危機2:重製版》中,它是破牆而出的「暴君」;在《俠盜獵車手5》中,它是洛聖都無人可擋的死亡列車;在《隻狼:影逝二度》中,他又是上下翻騰的巨蛇。大部分看到它們的玩家,都會在凝視著其無神目光一秒後,非常配合地留下一句:“感覺比原版更恐怖了。”
如果說,對於玩遊戲的人來說,想要追求的只是一種超脫於原有遊戲的快樂「混沌」。那麼,當湯瑪斯的形象衝破單一媒介,再次融入廣大年輕人群體中的時候,必然會經歷一次朋克式的解構,對於不少玩家來說,現在如果你要玩遊戲MOD,那第二要玩的肯定是“托馬斯小火車”,第一則是各種“裸體補丁”。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重新審視」湯瑪斯與它的小夥伴們,這才發現自己幼年時熟悉的那個可愛形象,在換了一個角度後,變得有些詭異。尤其是當自己被它那雙毫無生氣的眼睛盯上時。
2015年,日本的機械造型藝術家「Y_NAKAJIMA」一拍腦袋,決定以「湯瑪斯」這張缺少生氣的笑臉為基礎,開始一次現實版的「法蘭克斯坦」實驗。他將「托馬斯」的臉部單獨取下,並開始為其建造起一具俱全新的「廢土風」身體。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具擁有六條節肢狀機械腿,能夠發射「殺人光」的「殺戮機器」。
Y_NAKAJIMA也為這台「托馬斯」創作了具體的誕生背景:在末世戰爭中,托芬海特爵士(《托馬斯》動畫中鐵路的管理者)因為失去了一切而陷入瘋狂,於是便將曾經善良的湯瑪斯,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而這還不算結束,以六足機器人為首,Y_NAKAJIMA還陸續製作了“托馬斯無人機”、“潛水艇托馬斯”、“四足托馬斯”,以及可以吸附在牆壁上移動的“托馬斯臉部機器人」等,頗有點2013年的恐怖電影《科學怪人軍團》中,改造人武器的味道。
順帶一提,這些湯瑪斯都被設計為了眼珠可以轉動的樣式,而它「蜘蛛腿」的形象,則間接影響了包括開頭《查爾斯小火車》等一批文娛作品。
雖然不至於殺人,但這台「托馬斯」確實可以發射熱射線
這樣看來,臉部才是「湯瑪斯」讓人感到怪異的靈魂所在,在僵硬地遮擋住一切表情與心理活動的同時,也在「恐怖谷效應」的紅線上,飄忽不定。
在1984年,英國ITV最早開始製作《托馬斯和朋友們》的時候,因為採用的是實際的列車模型,結合定格動畫的方式拍攝,無法在列車的表情上做出實時的變化,故事進行中那種呆滯的表情,難免讓現在的觀眾感到違和與詭異。
視覺小說類遊戲,《超恐怖故事DS:青之章》的原作者,怪談小說家平山夢明曾經在他撰寫的《恐怖的構造》一書中,對於現代流行文化中,新興的恐怖符號有過非常直白的解讀:
“人類天生會對有著人類外形,但卻不是人的東西感到恐懼。”
雖然沒有提及“托馬斯小火車”,但書中卻以美國文化中的小丑,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市松人偶舉例,以不少例子證明了兩者在現代人心理中越跑越偏的集體形象,而同時受害的,還有幾乎所有長著人臉的東西。
《超恐怖故事DS:青之章》(2010)由同名短篇故事集改編而來
隨著托馬斯變體在恐怖文化圈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少「失落影集」主題的「蠕動意麵」(一種網路恐怖文學)創作者,也盯上這塊土地。在這之前,他們剛剛「禍害」結束了《索尼克》《海綿寶寶》《米老鼠》以及任何歐美觀眾的童年,而在《托馬斯和朋友們》的失落劇集中,幾乎都伴隨著人類被瘋狂的火車們,碾壓的血腥場面。
另一方面,在Y_NAKAJIMA的“六足機器人”影響下,又有不少人想到,為什麼不干脆將托馬斯的“火車機神”,與蜘蛛的“生物機體”直接結合起來,讓其直接變成一種全新的恐怖生物呢?就像“瘦長鬼影”,或“警笛頭”那樣的。
在這批怪異的作品當中,由CG藝術家湯姆·科本在2019年創作的版本,最出名。他為托馬斯賦予了蜘蛛般六足的同時,讓它的頭部也可以伸長,並且多出了一個蜘蛛般的屁股,比起原本的“小火車托馬斯”,看起來更是像某種寄居火車頭中的外星生物。在早期NFT藝術品交易盛行時,他也以這個「托馬斯」的形象,創作了多件動態主題作品。
其實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就在《查爾斯小火車》遊戲預告片發出的兩天后,湯姆·科本本人也在社交網絡轉發了相關消息,並表示片中那個叫做“查爾斯”的怪物有些眼熟,似乎是在暗指什麼,但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湯姆·科本的“托馬斯小火車”
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巴黎,放映了一部長達50秒的無聲短片,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短篇之一,但也就是這50秒的時間,卻將當時的觀眾嚇得尖叫奔逃,使得它也榮獲了世界上第一部“恐怖片”的“稱號”,這部短片的名字叫做《火車進站》(The Arrival of a Train)。
《鐵路系列故事》的創作者威爾伯特·奧德利,是個不折不扣的「鐵道迷」。他生長在鐵道邊,熱愛鐵路與蒸汽火車等工業革命的優秀結晶,為英國地方鐵路的保護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為鐵路痴迷的同時,威爾伯特也從沒有忘記過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潛在威脅”,《鐵路系列故事》最初就是由世界各地的鐵道事故重構,用於警示與寓教於樂的兒童繪本。
你看,這麼一想,這些都叫做「湯瑪斯」的怪物,似乎又不是那麼嚇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