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謝最贊成的還是公益行銷,這樣的好好多多。
現今的經濟已經進入了全球化競爭的時期,一個品牌如何被消費者關注,如何讓消費者產生好感,甚至忠誠,是每個企業天生的使命。然而,在資訊過剩的時代,面對資訊無孔不入的環境,消費者是被動的,是懶惰的,也是自私的,傳統的市場運作已經不足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因此,企業必須拋開單純為銷售而銷售的行為,從消費者的心智出發,搭建一個能讓消費者認同並且具有社會公信背景的平台,實施人性化的營銷活動,讓公益行為與營銷活動捆綁,換句話說,就是企業在行銷活動中要為社會、為消費者多做好事,讓人們記得你的品牌是一個「熱心腸」。這種行為便是「公益行銷」。
公益行銷是以關心人的生存發展,社會進步為出發點,利用公益活動與消費者溝通,將品牌的行銷活動憑藉公益事業的知名度和權威性進行一系列的傳播和擴散,在產生公益效益的同時,使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產生偏好,在作購買決策時優先選擇該企業產品的一種行銷行為。因此說,公益行銷的前提條件是社會責任,而公益行銷的基礎則是公益活動。
公益行銷以高曝光、低成本的態勢使品牌在特定目標群體中獲得知名度和美譽度。根據調查,86%的消費者認為具有公益行為的公司具有較為正面的形象,90%的員工坦誠為本公司的公益行為感到驕傲。
蒙乳業正是抓住了這個關鍵點,從起步到發展壯大,每個成功的環節無不滲透著公益行為,正是蒙牛的公益行為,使得蒙牛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從排名後幾位的企業,突破一個個競爭對手,一躍成為全國最強勢的領軍品牌,讓“一頭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完成了其他企業用幾十年才能完成的目標。
一開始就不同凡響
1999年成立之初的蒙牛在呼和浩特市一夜之間就推出500多塊戶外廣告牌,上寫“發展乳品行業,振興內蒙古經濟”,“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塞外明珠耀照寧城集團、仕奇集團、河套崢嶸蒙古王、高原獨秀鄂爾多斯、西部驕子兆君羊絨……我們為內蒙古喝彩,讓內蒙古騰飛。宣傳自己的產品,反過來關心內蒙古的城市發展,這是蒙牛精心做的捆綁插位,用公益的行為博得大眾和社會的認可,令自己一出世就不同凡響。
蒙牛深知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發展的道理: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如果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在市場競爭中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會得到國家各級部門的支持,使企業非常容易在公眾中獲得高信任度和知名度,這對企業的品牌來講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會讓品牌產生更大的魅力。
蒙牛老總牛根生曾經說過“不要看我們地方小,小地方的人不想則已,一想便是全國的大事”,且不看他是“小地方人還是大地方人”,僅憑藉一句“想的便是全國的大事”,就足以證明蒙牛從起步便具有著公益基因了;也正是牛根生的公益意識,才打破常規,稱呼自己的競爭對手為“隊友”, 使得“質量就是生命,產品就是人品」的企業理念在每個員工心目中生根發芽,也就是說蒙牛從內到外、從起步到壯大,將公益行為遍布企業發展的每個角落。
當然,公益行銷中的公益活動並非單純的慈善事業、捐款事業,公益活動必須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品牌的存在,觸摸到產品的品質,讓消費者在意識中把品牌與公益行為牢牢的連結在一起;公益行銷很多企業都在用,但很少有企業能像蒙牛這樣運用的恰到好處,蒙牛從“捐助2008奧運會”到目前“向500所貧困地區小學贈奶”,可謂一步一個腳印將蒙牛的行銷活動與公益活動結合起來,即樹立了品牌形象,又促進了產品銷售,可謂名利雙收。
2001:贊助中國「申奧」成功-擲地有聲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借勢升天貴在搶佔時機。 2001年炎熱的夏季,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奧」事件上,奧運歷來是商機無限,剛起步僅兩年的蒙牛瞄準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打算借助「申奧」的東風為「奧組委」捐贈1000萬,打響在全國市場的第一炮。
蒙牛當時的想法是:既然要藉公益活動提升品牌,就必須搶佔最佳資源,做中國「申奧」成功後的第一個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價值;那麼,何時捐款最好?捐得太早了吸引不了消費者的注意,捐得太晚則讓別的品牌強佔先機,可能前功盡棄;因此,經過慎重推敲,蒙牛將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時「奧組委」即將成立,距離「申奧」成功的7月13日僅提前3天,正是萬眾矚目,翹首以待的時候,蒙牛此時出招,可將傳播效果最大化。
古語說「師出有名」。蒙牛當時想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捐款理由: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是蒙牛的大本營,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區對口幫扶捐資100萬元,啟動了盛樂經濟園區,可以說蒙牛與盛樂經濟園區是同步發展起來的,蒙牛正是藉助這個淵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萬,我助北京1000萬!」的口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蒙牛在這個時候捐款,讓人們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
如果將公益行為的價值最大化,必須將蒙牛此次捐款與消費者連結起來,讓消費者在蒙牛的公益活動中感受蒙牛的品牌價值。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錢精神,千萬元奉獻」的旗幟,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銷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錢,累計提取1000萬元,分期分批捐給“奧組委”,這樣,蒙牛的公益行為就天衣無縫的與消費者聯繫在了一起,讓每個購買蒙牛產品的消費者感覺到為“申奧”做了貢獻,即體現了消費者的個人價值,又昇華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謂一箭雙雕。
2001年7月10日,距揭曉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時間還有3天,蒙牛乳業豪邁地向世人宣布:北京申奧成功,蒙牛捐款1000萬! 一時間,萬人矚目:蒙牛的勢力如此之大!
在資訊發布之時,蒙牛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並進行了公證。同時,向中國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致信,《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數十家媒體對此作了報道。早在2001年4月份,蒙牛已在深圳發動“萬人簽名”活動——“神州共申奧,鵬程大簽名”, 7月10日蒙牛在呼和浩特再次發動“萬人簽名”活動,自治區主管工業的副主席也親自參加了簽名。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呼和浩特人民政府向北京發出賀電,賀電強調了蒙牛的助奧承諾,第二天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發這一賀電。
此後,蒙牛在《北京晚報》、《南方周末》等全國40多個城市的主力報紙上,做了《一個「兩歲半的孩子」為何向奧運捐款1000萬元》的軟性宣傳。一時間,「蒙牛旋風」席捲大江南北,「一個兩歲半的孩子」與「捐款1000萬元」形成強烈反差,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輿論效應。電話一個接一個,有些人感動之餘,還情真意切地寄了信給公司。自此,消費者更深入認識了蒙牛,蒙牛的品牌價值提升了。 2001年7月~12月蒙牛的銷售額直線上升,是2000年同期銷售額3倍還多!
2003:與國家共同對抗「非典」-要做最好
2003年的春天是灰色的,「非典」肆虐,人們籠罩在「非典」的陰霾之下,引起了大家的極度恐慌。人們開始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而牛奶作為增強體質、具有免疫力的營養食品一下子成了緊俏貨,北京的乳品市場搶購成風。如果此時提升牛奶價格,人們不會計較,對重視銷售量和利潤成長的乳製品企業無疑是絕佳的機會。蒙牛抓住了機會,但超越了人們常規思維。蒙牛不是提升價格,而是禁止經銷商漲價,並且嚴厲規定違者開除或終止其經銷權。
蒙牛的此招正是“欲擒故縱”,蒙牛為了長遠利益發展,利用“非典”事件讓消費者對蒙牛品牌產生認同感。事後證明,蒙牛的品牌形象歷經「非典」之後確實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非典」時期,許多企業紛紛停下廣告,因為再做投入也是徒勞無功的;而蒙牛不但沒有撤下廣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增大了公益廣告的力度,提醒大眾關注健康的意識。於2003年4月21日,向國家衛生部率先捐款100萬元,成為衛生部紅榜上中國首家捐款抗擊“非典”的企業,同時拉開了其他企業捐贈的序幕;蒙牛歷來的風格是:春來我叫第一聲,要做就做的最好,要做“火種”,而不是等待點燃的“木炭”。
此後,蒙牛陸續向全國30個城市為醫務工作者和消費大眾捐款900萬元,捐奶300萬元;「非典」後期,蒙牛又發出了「向人民教師送健康」的倡議,向全國17個城市的125萬名教師,每人贈送牛奶一箱,總價值達3000萬。針對這一系列舉動,蒙牛的解釋是:「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正是蒙牛的這些舉動將蒙牛品牌與消費大眾緊密的連結在一起。蒙牛在「非典」期間的公益行為,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蒙牛再一次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當時蒙牛在各大媒體的報道是「全國首家資助'非典'防治工作企業」;「非典」過後,效果立竿見影,蒙牛被公認為有公益責任心的社會企業,再次成為消費者首推的標榜品牌。
2003:搭乘「神五」一起起飛-壟斷資源
2003年「神舟五號」太空船載人航天,這在我國發展史上是開天闢地的大事,是中國期盼已久的事情,國內外的媒體都在競相關注著「神五」。如果將「神五」與行銷進行捆綁,並且將其壟斷,無疑是一次空前絕後的機會。誰率先擁有這個資源,誰就搶佔了製高點,蒙牛又做到了。
2003年的4月,蒙牛被確定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但一系列的條件限制,這一信息在“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直到航天員順利返回地面之前,不得對外宣傳。對蒙牛來說並非一件壞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等限制解除的那一刻,就是“爆炸式”信息傳播之時,對消費者來說更具衝擊力。
時機已經成熟,必須確定傳播的內容,內容要傳遞蒙牛的品牌內涵,也必須與消費者產生互動。首先,我國首批航太員候選者共14人,全部是萬裡挑一的空軍精英,他們的身體無比金貴。蒙牛牛奶是經過層層篩選才被確定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其次,“神五”上天又說明中國已經強大起來了;因此,蒙牛將口號定為“蒙牛牛奶,強壯中國人” ,即體現蒙牛作為民族品牌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盡心盡力的表率,又為蒙牛牛奶作為“航天員專用牛奶”做宣傳;另一口號“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同“蒙牛牛奶,強壯中國人」 的品牌訊息緊密結合,由此樹立起一個具有民族內涵的品牌形象,從而提升蒙牛的品牌魅力,增大了品牌的知名度,昇華了品牌的美譽度。
這次公益活動將大眾的關注點、事件的核心點、品牌的訴求點結合在一起,三點一線貫穿一致。不但為蒙牛注入了新的品牌內涵,更增加了蒙牛的愛國心、公益感和責任感,同時向消費者傳達了蒙牛產品品質值得信賴的品牌訊息,等同於用航空食品的嚴格標準來證明蒙牛產品的健康和營養,有利地推動終端銷售。
2003年10月16日早上7點「神州五號」一落地,門戶網站第一時間出現了蒙牛的廣告,9點左右蒙牛在中央電視台的廣告成功啟動。中午12點所有電視廣告、路牌廣告也都相繼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實現了“成功對接”,全國30多個城市的候車廳被蒙牛的廣告佔據。蒙牛的所有戶外廣告作了四個版本:女性版面、男性版面、兒童版、老人版,同時,印有「中國太空人專用牛奶」標誌的蒙牛牛奶相繼出現在全國的各大賣場。
「蒙牛牛奶,強壯中國人」和「蒙牛牛奶,太空人專用牛奶」的口號,彷彿一夜間充斥著整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楊利偉和蒙牛都吸引了所有媒體的注意,可以說蒙牛這次賺足了社會大眾的眼球。 2004年1月起,蒙牛液體奶銷量已連續30個月居全國奶類銷售之冠。
2004:蒙牛為奧運健兒「加奶」-競爭昇華
經過2003年的一系列舉措,蒙牛當年銷售收入40.71億人民幣,同行業排名第三位,蒙牛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品嚐到公益活動帶來的甜頭後,蒙牛在2004年春天又牽手奧運冠軍。在蒙牛的努力下,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選定蒙牛乳品為「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的特供食品,蒙牛利用奧運冠軍又進一步提升了蒙牛品牌的形象。
2005年4月12日,奧運冠軍張軍、李娜、張怡寧、羅玉通等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會議現場將配置的「牛奶套餐」送到了每一位國家運動員的手中,大家一起喝下蒙牛牛奶。蒙牛老總牛根生現場作了《平常加杯奶,賽時更精彩》的主題演講。蒙牛的這些行為是從消費者的心智出發,讓運動員多喝牛奶,為中國奪得更好的成績;更深層次的目的是提醒消費大眾多喝牛奶,強健身體。此後,上百家媒體陸續刊登了奧運冠軍與世界盃冠軍「示飲」蒙牛牛奶的場面。
從此,蒙牛產品成為中國運動員每天必備的食品,其宣傳成為其拉動銷售的有力武器。讓消費者對蒙牛產品品質產生信賴感,使消費者從心底對蒙牛產生了一種崇敬,「支持奧運、支持奧運健兒就選蒙牛」的心理暗示為蒙牛帶來了可觀的銷售並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
2004年,蒙牛的銷售收入比前一年增長了近一倍,同行業排名第二。
2006:響應總理號召全國捐奶-持續升級
公益行銷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公益活動的疊加,而是透過一個個公益活動的持續,產生1+1>2的效果,也就是說公益行銷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貫穿企業整個行銷環節。
蒙牛正是基於這個觀點,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在進行公益行為的同時,贏得了口碑,也贏得了利潤。
2006年4月份,溫家寶總理在重慶考察時說:「我有一個夢想,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這實際上體現了溫總理對全國人民身體健康狀況的關心,希望中國人的飲奶習慣普及化,讓人們更多的攝取牛奶、增加營養,強壯人們的身體素質。
蒙牛首先響應國家領導號召,提出「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口號,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捐奶助學工程,蒙牛給全國為500所貧困學校的貧困學生免費提供一年的牛奶,折合人民幣上億元。蒙牛連同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將一起創造一個中國健康史的里程碑,在人們意識到牛奶的價值之後,想必會有更多的人去響應“每天一斤奶”的號召,勢必會引起全國民眾的飲奶「大行動」。再選對時機的蒙牛不成為最大的贏家,又有誰人敢當?
依據蒙牛的說法“城市多喝一杯奶,致富農村一家人”,“儘管對大多數城鎮家庭而言,牛奶已經不是一個奢侈品。但中國8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居民年均乳製品消費量僅2公斤,中國農村還有2,600萬人屬於絕對貧窮人口,近5,000萬人剛脫貧,城市也有2,200萬人由政府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如果孩子人均一斤奶,就能達到亞洲先進國家的平均水平。
從蒙牛的言論和行為中,透露出蒙牛對酪農、對消費者、對社會、對國家的關心和支持,也正是蒙牛從消費大眾的利益出發,迴避了“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傳統思維。從為“捐助奧運”到“全國贈奶”,用蒙牛的話來說,“蒙牛一直在為中國民族的強壯事業努力著”,“強壯中國人、願每一個中國人身心健康”成為了蒙牛乳業經營的宗旨,正是這些舉措才使得蒙牛一次次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一次次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讓蒙牛從「一無工廠,二無品牌,三無市場」的企業發展到今天的業冠軍。
蒙牛從誕生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西北方最大的造飯碗機器,而非賺錢的機器。蒙牛擁有員工6000多人,輻射百萬農民,影響著上億消費者,目光深邃的蒙牛正是鑑於公益行為之上,才得以如此的根深蒂固。企業行為如同人品,而企業的人品正是品牌最本質的企業使命,離開這條,品牌將會成為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擁有與人類精神文明相符合的企業宗旨,企業才能左右逢源,在公益行銷平台上所向披靡的保證,更是企業長青不衰的根本。
由此可見,企業做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認為你做了什麼,不管企業多麼強大,也不管產品多麼優質,做公益營銷就是要“贏心”,贏得消費者的心,品牌就能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