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SNS?
SNS,即社會性網絡。全名Social Network Service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創立了六度分離理論,簡單地說:「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透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現在我們要利用網路來驗證這個理論!
在人脈網絡中,要認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間最多只要透過六個朋友就可以達到目的。 「在Web 2.0 的背景下,每個使用者都擁有自己的部落格、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圈子、個人化標籤或IM、郵件等方式連結在一起,「按照六度分隔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不斷放大,最後成為一個大型網絡,這就是社會化網絡(SNS )。 」
SNS會為我們帶來什麼?
社會關係是當今人們進行任何活動必不可少的基礎,不僅對商務人士而言,對大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等等。這些都很形象的說明了人脈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二、國內的SNS分析
校內網
在校內開放API之前,我看錯了兩件事情:一個是低估了國內web2.0小網站開發app的熱情;一個是高估了國內SNS網站商業眼光。
校內網在國內能夠成功,我覺得機會是主要的原因:王興搞校內網的時候,國家教委開始管制各大高校的BBS,在校學生們無處可去,校內網剛好補上,而那些離校的學生面對ChinaRen和5460兩個爛得不能再爛的同學錄,也只能選擇校內網。因此校內網的成功與其說是真人網絡和定位大學生市場的成功,不如說是國家教委和清華師兄張朝陽賜了王興這個機會。而王興離開校內創辦海內至今沒有起色,也很說明了這個問題,校內的成功不是網站模式的拷貝成功,而是機會的成功。
BTW:我個人覺得網路創業當中的機會是很重要的,王志東離開新浪以後至今沒有翻身已經很說明問題了。網路成功的創業人士離開原來公司獨自創業失敗的例子我手上還有兩個,因為認識就不方便點名了。總之,成功的人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你的成功多半是走了狗屎運。
校內網本質不是Facebook模式,而是社群網站,雖然他也做了必要的隔離,但是總體而已,UGC在校內還是佔了很重要的部分,特別是校內和mop整合的很緊密。我看過王興創辦海內的一個採訪:記者問他為什麼創辦海內,他說校內網雖然抄襲Facebook,但本質上還是抄襲MySpace 的,而他更看好Facebook,所以創辦海內,真正抄襲Facebook。這段話我當時不理解,但是後來我明白了,你仔細研究校內網,他的確是一個披了Facebook皮的MySpace網站,他的社區性質很明顯。
校內的社區性質決定了他絕對不會走Facebook的商業模式,為什麼呢?如果你像我一樣自己辛苦創辦了一個社群網站,累積了這麼多會員出來,那麼你絕對沒有開放網站、開放用戶的決心。因為這樣一個社群已經可以讓你真金白銀的賺很多錢了,如果你現在徹底的轉型搞應用平台,等於是放棄了現在可以觸手可及的利益,而去博一個更偉大的賭注。或者用武俠小說的典故來形容就是,你想修煉吸星大法絕世神功的話,就必須先把自己辛苦練了二十年的內功廢掉,你說除非逼到絕路,誰會願意冒這個險?
校內的兩難困境就在這裡,不過對於陳一舟來說,他一點不為難,因為他是一個連眼前利益都不肯放棄的人。所以校內的霸王條款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只是把別人當傻瓜這究竟是自己的智商問題,還是別人的智商問題呢?
不過坦白說,校內現在的條件很好,累積了足夠多的用戶,又融了4.5億美元的資金,完全有資格去做平台,而不必擔心什麼風險,更何況國內web2.0小網站空前高漲的app開發熱情和淘寶網的經驗也證明了Facebook的商業策略在中國完全有實現的可能性。但以陳一舟的性格和現在校內網的做法,我可以斷定校內會親自切入若干垂直領域,例如電子商務,旅遊,網絡招聘,web網遊,在賺那麼丁點小錢的同時,放棄了成為真正的中國Facebook的可能性。我想,如果把陳一舟換成了馬雲,馬雲一定會選擇走平台的路,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呀。
開心網
開心網才是真正氣質上符合Facebook克隆的網站,事實上開心網成功的唯一秘訣就是抄襲Facebook抄的最謙虛,最真誠,抄到了位。開心網最火的買賣朋友和爭車位這兩個應用都是抄襲自Facebook的“Friends for sale”和“Parking War”,號稱開心網貼心的註冊後提示郵箱登錄鏈接,其實也是原封不動的抄了Facebook。而開心網不過是忠實的抄襲了Facebook就已經驚人的成功了,由此可見國內互聯網的作弊家們,給點專業精神好不好,你抄也得抄像點嘛。
開心網唯一的問題就是商業模式,CPC廣告在國內更行不通,如果說Facebook還能用CPC賺到1.45億的話,那麼開心壓根就不用指望廣告費。如果走Facebook的平台策略,建立一個龐大的應用平台,透過app商家來收費的話,這條路太長了,需要的投資太大。馬雲的成功畢竟也有孫正義和Yahoo累積十多億美元的砸錢。孫正義已經砸了陳一舟4.5億了,不可能再給開心網了。
所以我猜開心網的商業模式會走第三條路,就是自己做web小遊戲,最後轉型成為SNS型的休閒web網路遊戲網站。但這條路會走的很累:一是web網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完全不低於SNS網站;二是純做小遊戲的開發成本很高。
目前開心網的小遊戲都是自己開發的,但是這種小遊戲是有一個新鮮期的,用戶一開始玩活躍度很高,但是過了新鮮期,就逐漸覺得沒有意思了,用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活躍期,就會逐漸消沉下去,開心網現在已經開始出現這種問題了。所以傳統網路旅遊的生命週期即便不斷更新也不過3-5年而已,這種web小遊戲的生命週期就更短了,不過1-3個月而已。你要維持網站使用者的活躍度,就要不停的開發下去,因此開發成本會越來越高。
Facebook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他自己不開發app,只鼓勵app開發商去開發,因此Facebook沒有這個開發成本的巨大負擔。開心網要擺脫這個困境,還是必須走Facebook平台戰略,可以說開心不走平台戰略就沒有大的前途,但是開心要走平台戰略,這個目標就太大,實現難度過高。 所以Facebook的模式不是那麼容易抄的,你真想做Facebook的話,你不開放平台是根本玩不下去的,但你開放平台你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你也玩不下去。
海內網
王興現在的處境很尷尬。王興創辦海內網的時候,已經意識到要避免成為一個社區網站了,但是由於他一開始沒有從app切入,導致了海內以他不期望的方式成為了一個IT同人社區了。但是他又非常不願意接受這一點,並且極力擺脫。不過他不做IT同人社區,有的是人做,於是5GSNS出來了,海內上面的大批IT大牛都跑了。不知道現在王興究竟是高興多一點,還是失落多一點呢。
海內網和下面要提到的所有SNS克隆網站相比,有一個本質不同:海內不提供網站公共信息的廣播,你看不到朋友之外的信息,他還是以Facebook那種模式,引導你去和自己熟人去社交。但不幸的是海內的用戶們畢竟是在中國BBS泡大的一代,你不用app去勾引他們,他們在海內只想著臥底發文搞UGC,而不是拉自己的哥們上來虛情假意的社交。失敗,這真的是很失敗呀。
三、傳統的BBS
傳統的BBS要獲利,已經有兩條被證明過康莊大道:
1.BBS轉型做網路媒體,以BBS為基礎成為網路媒體的成功案例簡直多到數不清:
新浪網的前身就是一個四通利方運動沙龍BBS;
網易的前身也是一個大BBS,我在98年還註冊過帳號灌水;
IT媒體類的網站,最近被收購的IT168,PCPOP哪個不是靠BBS起家的?太平洋電腦網也是BBS起家;
CSDN也是BBS起家,一開始是程式設計師大本營光碟的技術支援論壇;
被IT168買過去的ITPUB,ChinaUnix也是BBS;
JavaEye也是BBS起家;
2、BBS轉型做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網站一開始就是一個BBS,是馬雲親自敲定要做BBS的;
籬笆網也是BBS,不用說了;
搜房網也是BBS起家
BBS起家的網路網站太多了,這本來就是一條光明的大道。為什麼這些網路資深人士畏之如虎呢?
1、BBS的營運難度和成本都比較高
要運作好一個BBS,站長需要非常高超的平衡能力,以及一個得力的營運團隊,能把一個BBS運作好是極難的事情,這裡面的門檻非常高,太多人想迴避這個難度走捷徑,造假,灌水,吵做,流量是上來了,社區的商業價值沒有了。而且BBS需要持續的投入,一旦營運投入不足,BBS的人氣就難以為繼。
2.越是網路資深人士越希望用網站獨特的功能取勝,不戰而屈人之兵,越想避免商業上的短兵相接和踏實的運作。
對網路特別有感覺的人,往往希望用自己的長處作為核心競爭力,希望用卓越的網站功能和體驗去吸引用戶,戰勝對手,而不屑於沒有技術含量的日常運營工作和類似傳統銷售的營銷方式。我感覺自己身上就存在這樣的毛病,而且我也從上述許多人的言論當中感受到了這一點。網站畢竟是公司,要遵守商業規則,踏實的營運和賺錢比整天想著用殺手鐧網站功能去擊敗對手更重要。
走捷徑成功的網站往往商業模式會難產,一點一點打拼上來的網站商業模式都是順理成章的。上面提到這麼多從BBS起家的網站哪個不是踏實經營了五六年以後成功的?而2005年風光無限的部落格網站現在紛紛倒閉,部落格網站的營運難度根本無法和BBS相比,因此催生商業模式也更難。
四、Facebook之皮
一言以蔽之,這些網站的創始人心裡都有一個執念:「BBS是可恥的,BBS是沒有商業價值的,BBS是沒品的,我作為一個有品的互聯網資深人士,我得創造有品的網路生活方式”
小戴同學在discuz!論壇上面寫了很長的一篇帖子,講他為什麼要開發UCHome,中心思想就是BBS過時了,BBS缺點太大,我發現Facebook做社區比BBS更優越,所以我現在開發了UCHome。
為什麼要用Facebook的皮來做社群呢?
1.BBS的確有很大的缺陷
凡是經營過BBS的人都知道BBS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低手充斥會導致高手的離開、社區的衰落。用Facebook的皮可以很大程度隔離用戶,解決BBS最大的痼疾。
2.可以改進很多BBS沒有做好的功能
比方說集中的資訊更新通知功能,個人化推薦,更好的社群好友互動功能等等。
這些好處都是看得見的,再加上許多人本身對BBS的強烈排斥,更傾向用Facebook之皮來做社群網站了。我必須承認,雖然UCHome這個克隆完全曲解了Facebook之本意,但是UCHome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改良版本的社區軟體。
但我必須說,作為一個非營利性質的社區來說,用UCHome可能比BBS更好,但是對於一個有商業期望的網站來說,用UCHome做社區,無疑於自殺。為什麼呢?
因為Facebook之皮本身是用來實現熟人之間的社交的,因此他是一個封閉的工具,非常不利於訊息的傳播!
以Facebook之皮經營的社群網站,其用戶創造內容的傳播途徑是受阻的,因此無法成功的轉型成為一個網路媒體,這BBS第一條商業模式就堵死了;其做電子商務網站其用戶傳播的途徑又受限於朋友之內,傳播範圍太小,無法形成有效行銷,這BBS第二條商業模式也堵死了。
Facebook的前景是光明的,但中國能不能出一個Facebook,現在看來並不是那麼樂觀。
大多數披著Facebook皮的社群網站都是瞎湊熱鬧,如果作為興趣愛好搞搞Facebook之皮類型的社群網站,玩玩也好,但是要想搞一個有商業前景的社群網站,我奉勸一句,還是別用UCHome,這是一條死路。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趨勢:有些以BBS起家的社群網站也開始SNS化,開始引入Facebook模式:
一個是有BBS的又用UCHome架設了一個社區,這個我就覺得很搞笑了,明明有自己的BBS,還搞UCHome自己搶自己的用戶,只是為了讓用戶在UCHome上玩webgame?
另外一個稍微高明一點, 把個人空間和個人部落格改用Facebook之皮來實現了。其實這層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給社群的使用者提供好的個人化推薦、好的個人資訊聚合、好的朋友交流工具,這些我在個人空間尚未看到。
那些批著Facebook之皮的社群網站,我預測將有一半以上在兩年之內死掉,另外一半會改回BBS。
社群網站做SNS悠著點好,先想清楚了再做,要做就做得有點創新,別蠻幹,上來就扒別人的按鈕和CSS。
2009年網頁遊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SNS以及第三方Apps的發展,大多數SNS透過網頁遊戲實現了用戶數量、第三方Apps數量以及廣告營收的巨大的成長,這為中國SNS的成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也為中國的SNS埋下了隱憂。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買賣奴隸、種菜、搶車位,以及各式測試投票……各種網遊和以開心網為代表的交友社區異軍突起,風靡辦公室。特別是可以呼朋喚友的圈子式的互動網路社區,更能迅速地使辦公室的眾多員工身陷其中。這兩種「工作效率減速器」讓許多企業主管與老闆頭痛不已,遭到了大量企業的共同抵制。
看到競爭對手做得風生水起,大家倒是紛紛不肯落後。
一夕之間,似乎SNS的春天來了,只不過這春天好像只屬於網頁遊戲。但SNS真的只是遊戲嗎?
SNS說白了也只是一種工具,是為了更有效率解決問題應運而生,如果讓工具阻礙了我們正常的工作生活,那卻是本末倒置了。盛極必衰,中國這變了味兒的SNS,何時才能夠回歸正軌。
五、現在SNS如何做才好
作為一個網站,為什麼用戶會來你的網站?
因為你的網站有大牛?還是因為你的網站有高品質的文章和討論?還是因為你的網站提供了許多吸引他的機會和資源?
如果用戶是因為這樣的理由來你的網站,那你抄襲Facebook就太失敗了。因為你的網站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於“內容”,還是要依靠UGC。那麼一個封閉的社區、一個去中心化隔離用戶的社區要創造高品質的UGC就太難了。
Facebook靠的是你的朋友在上面活動,你可以參與他們的活動,這就是全部的理由。至於搞什麼活動不重要,寫不寫什麼文字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需要Facebook這樣一個tool來維持和你朋友之間的關係。
雖然Facebook不僅限於認識的朋友,但是其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給熟識的朋友進行交流之用,因此Facebook本身並不提供任何全站的公共信息廣播,也不開放匿名訪問,你和自己認識的朋友之間的交流本來就是私密性的,這些資訊本來就是被保護起來的。
而且尤其重要的一點就是Facebook並不鼓勵UGC(使用者創造內容),這是和其他web2.0網站的本質差異。 Facebook真正鼓勵是你和你的朋友在Facebook上面“發生了互動的行為”,而不是“互動的所創造的內容”。
用這個標準你去衡量一下,就會發現開心網是唯一神似Facebook的網站,而其他網站,特別是拙劣的Facebook模仿者,他完全沒有領會Facebook的本質,完全用自己做社區軟體的思路去套Facebook,搞出來的UCHome壓根就是一個社群網站,這點大家看看5GSNS:
1.為什麼要去5GSNS,因為你想看keso或其他大牛寫的文章
2.你為什麼去5GSNS,因為你知道keso或其他大牛現在在幹嗎
3.為什麼要去5GSNS,因為上面有網路產業的招募訊息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高品質的內容和資源在吸引你,所以要保持高品質的內容和資源,你必須依靠高品質的會員持續的UGC,那麼我請問你,這和一個BBS有本質區別嗎?或者我這樣問你,keso不用UCHome,而是discuz! ,會妨礙你訪問5GSNS嗎?會妨礙你泡在這個網站上面並且貼嗎?
垂直性SNS拿消費體驗贏利
使用者對於關係的不同需求為垂直性的或者說是有特質的SNS網站崛起帶來了機會,基於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愛好等等方面的SNS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綜合性的SNS也就無法壟斷整個市場。而中國網路使用者這麼大,需求這麼多,不同特質,不同方向的SNS肯定仍有許多機會。所以,如果在某些方面有很好的資源,做滿足某一個團體需求的SNS網站完全是有機會的。就像開心網的突然崛起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一樣,雖然不一定還有這麼好的市場空白和契機,但是SNS方面仍然還有機會。
用戶玩爽了,就會考慮購買產品。這個概念就是豆瓣網的獲利思路。憑藉大量準專業的書評、影評、樂評,豆瓣網幫著當當、卓越出了不少貨。這裡面,自然就會有豆瓣的一匙羹。
也就是說,理想中的sns社區,就應該以提供個人化的吃住行遊購娛服務為主要服務。區別在於,這些服務完全以「個人」為中心。 sns社群知道你的美食口味,推薦給你相應的、就近的餐廳;sns社群了解你的文化品味,能向你推薦即將或正在上映的最新影片,而這部片子,正好是你想看的;工作時間內,它能替你找到工作所需的參考資料;然後,在假期到來之前幫你擬訂適合的出行計劃…
事實上,除了書評、影評、樂評,還有很多產品可以用來做消費體驗。廚房用品、旅遊產品、餐飲娛樂、教育產品、數位產品、化妝品、生活用品、汽車甚至房地產、申請求職,都可以讓使用者先體驗後消費。
而網站本身則成為一種導購。和淘寶客緊密結合,這種廣告,與網站和會員來說,都是十分爽的!
淘寶客: http://taoke.alimama.com/
現在全民娛樂的情況不會太久了,休閒畢竟不是人的基本需求,不可能佔據每個人的大多數時間。 sns社群經營者需要離開辦公桌,到市場上尋找紮實的服務並提供給用戶,這種資源整合的工作同樣是app,同樣需要為合作者提供一個有效對接的通道,但它需要的不是技術,是更開放的姿態-從線上開放到線下開放,考驗業者駕馭和引導傳統資源的能力。
為全用戶提供所有傳統資源會是龐大的一項工作,那麼,也許可以嘗試著從本地化開始;或者換個角度,從單一類別的服務開始;再或者,為單一的用戶群體提供單一的專業服務(豆瓣已經這樣做了)…最終的網路應用,必然是和現實充分融合的,sns社群應該成為其中適合擔任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
一個好的2.0網站,從零開始累積並留住用戶必須經歷這個過程。
第一步,選擇垂直領域,如廚房用品、旅遊產品、餐飲娛樂等。
第二步,有對應的功能。
第三步,讓使用者從用一個功能,到用全站的所有功能。這是一個網站內容黏性的問題,從使用者上了網站開始看第一個頁面,就要想辦法引住他的興趣,並把他留住。適當的例子:“豆瓣猜”這一類的“用戶相近喜好演算法”
第四步,我覺得讓使用者用了很多功能之後要做的重點並不是讓他註冊,而是怎麼讓他每天都上這個網站來看看。而我覺得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這個使用者在這個網站上面有自己的朋友圈。這樣,他不可能不每天來看一看。這就好像im軟體一樣,不管我喜歡不喜歡qq,我都要用,因為我的許多人際關係都在上面,所以我不可能長時間不登陸。
概括一下就是用好功能來吸引用戶,用粘合性好的網站內容和功能讓用戶喜歡並了解網站,同時向用戶提供無窮無盡的推薦,最後,使用戶在網站上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最終徹底黏住用戶,使得他必須經常登陸。我認為這應該是SNS比較好的發展方式。
以豆瓣為例
在垂直領域,豆瓣網(douban.com)出於書籍、音樂、電影的分享和交流的定位,以及簡潔和易用讓它廣受歡迎。雖然對於豆瓣網是不是SNS網站仍存在爭論,但無論如何,豆瓣網卻具備垂直SNS第一個特徵:所聚集的群體是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的群體,它具有一種共同的文化氛圍和圈子。
豆瓣的sns構成
基礎,友鄰功能。
分享,推薦+廣播
討論,小組
線下,同城活動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構成了豆瓣的sns,很完整!
問DOUBAN為何在短期內成功,不是問豆瓣好在哪裡,而是楊勃究竟如何將豆瓣做起來的,他在戰略、業務和細節上做了哪些工作,使得豆瓣能夠對接產業鏈、搭建系統和吸引用戶?
戰略上:
一,選擇了「鍵盤使用者」的重度人群-知識分子(這個定義並不老土。它是個泛定義,指在教育素養和表達慾望上指標領先的人群;相對於中國互聯網的主力人群——青少年,知識分子是小眾,因此DOUBAN的市場是細分市場,用戶發展規模也較通用市場慢)。
二,針對目標族群,選擇了評論與分享為核心的WEB2.0社群平台。不管是小組,TAG,還是SNS,都是為目標人群服務,並且與其行為習慣吻合的。換句話說,如果目標群體不是知識分子,則不一定選擇WEB2.0形式。
三,選擇了內容流量衍生模式。我覺得人們很大程度上誤解了互動的意思,以為互動只有一種類型──談天說地模式。談天說地型,以天涯,貓撲,西陸等著名社區為代表。表現是沒有特定主題,或者主題沒有特定指向,這種類型的人群聚集是以明星為基礎和核心,需要較長時間的培養。而另一種互動,我稱為內容流量衍生模式。以新浪、百度、馬鈴薯等為代表。這種類型,人們的評論與表達是有特定的、即時的內容為話題的,而這些內容又在網站上隨手可得,隨處可見;人們因感而發,觸景生情。 DOUBAN選擇書籍音像,並且在社區前搭建一個內容資源,而後將內容流量與衍生社區緊密結合,我覺得是非常明智的。
四,在累積用戶之後,能夠迅速的找準自己在產業鏈上的位置。透過掌握終端消費群的力量,取得與產業鏈上游的談判資格與條件,並順利確認了具體合作方式(只做利潤分成,不做廣告,不賣商品)
策略上DOUBAN的清晰與準確,在眾多WEB2.0網站裡,確實不一般。
細節上:
一、UI 豆瓣的UI很討目標族群喜歡,但非目標族群則不一定(例如青少年更喜歡絢麗的頁面,獲取資訊目的的人群更喜歡超長的豐富內容頁面)。
二、改進一個經常修正細節的網站是很容易讓人喜歡的。因為使用者會認為這些改變是因為他們而做出的。
三、推廣引爆流行中提到的幾個要素:意見領袖、傳遞者等都做得非常到位,具體就不點名了。所謂的口碑,其實一點不神秘。
四、姿態豆瓣如果像淘寶和貓撲一樣的姿態,說不定就沒那麼受歡迎了,從氣質來說,它和創始人都刻意包裝成為低調、溫文爾雅、專業的形象。這是個妙筆。
五、資料探勘這個是豆瓣真正的技術核心,未來會看到的。
豆瓣的財富,是佔有高素質較高收入表達慾望較為強烈的文化族群。無論以後豆瓣發展什麼頻道或主題,圖書、雜誌、音樂、電影、部落格或旅遊,都是為這些目標族群開設的。豆瓣需要做的,是找到真正跟這些主題相關的服務商,並且能夠從合作中獲得利潤。
六、垂直SNS建站程序
以垂直領域為核心,為使用者推薦有興趣的內容,分享、發現同好,完善的小組討論機制,線下活動模組,整合淘寶客,實現以SNS為平台的賺錢目的。
該SNS建站程序目前正在開發中,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現在申請內測帳號,申請方式:發送電子郵件到liamliu (at) vip.qq.com
郵件格式:
標題:申請sns建置程序內測帳號
描述您需要建站的領域:如廚房用品、旅遊產品、餐飲娛樂、教育產品、數位產品、化妝品、生活用品、汽車、房地產、應聘求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