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但又絕不簡單得像白紙一張,讓你覺得空洞無物,根本就沒有設計。
密斯·凡·德·羅堅持「少就是多」的建築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他的設計作品中各個細部精簡到不可精簡的絕對境界,不少作品結構幾乎完全暴露,但是它們高貴、雅緻,已使結構本身昇華為建築藝術。西格蘭姆大樓為世界上第一棟高層的玻璃帷幕大樓。展現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則。內部不少設施也由密斯與他的徒弟菲利浦·約翰遜一手包辦。大樓前的廣場約佔地基一半,在當時也是創舉。現代主義被帶到美國後,結合資本家的力量,實踐了許多作品。由於形式上的精簡,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就影響到世界各地,也影響了其它領域的設計。因此稱為“國際風格”。然國際風格卻已缺乏早期現代主義烏扥邦式的社會理想與批判精神。且後來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對細部結構的處理。但現代主義卻至此達到一個高峰。
早期網路的資訊量與來源仍較少,人們對這個新興的世界存在著資訊飢渴。現在的網路在形式上與早期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的資訊來自人與人互動的結果,各類資訊真正爆炸起來。人們對資訊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他們開始選擇更有價值的內容,而這種選擇的過程也因為資訊的爆發而感到疲勞。網路的世界裡google是典型的簡單主義了,它從沒在視覺上得到人們的廣泛稱先贊,簡單的外表下卻是實用與有效的服務,最常用的搜尋引擎在後台的演算法更是複雜與多樣,如國外大型專業網站中站內搜尋也已經有相對成熟資訊架構支撐,而國內還更多的停留在全文搜索,或透過新的應用功能來爭奪用戶群體。這樣的做法也與GOOGLE的做法相同,不斷的豐富著自已的產品線。當年google將競爭對手擊敗後就認識到單一產品與技術很難使自已保持生命力,而它的策略就是讓自已已有的產品保持領先,再豐富自已的各類創新產品和服務鏈,它成為了我們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少即是多這種觀點在設計圈中有廣泛的認識,但是國內的設計者大多沒有什麼話語權,或者是無法有效說服他人得到認同。他們更多的是被定位在做事,或在規範中滿足視覺需求。在過去的三年,UCD在國內的推廣很有效果,少即是多也是常被提到的話題,但這種流行是行業內的,怎樣使它被廣大的設計者們有效傳播進而被別人肯定是很重要的。
少即是多的觀點在國內被我們談論已經幾年了,它的發展也適應更具體的需求和指導細節。對互動頁面,我們希望使用者不受干擾。在頁面表現上提供較統一的使用標準,視覺設計也不光考慮精美和老闆們的口味,而是有選擇的提供合適的設計。我們運用UCD中的一些方法,也正是為了讓我們的成果恰到好處,也許有些作品會少了一些華麗,但我們追求的是表面下的亮點。就像抽像是哲學的根本特徵。 UCD工作中的許多方法之間都擁有抽象的同一,我們不太可能在一件工作中用到所有的方法,但我們會在根本上達到共同的目標。白鴉曾提到如果他把支付寶的UED部門做沒了,那他就成功了。這裡並不是說UED不應該有專門的部門,UED應該是每個人都來參與的工作,這樣才有最好的發揮。目前的UED部門重要的不光是做好UED的工作,還要廣泛傳播UED的文化。
責任編輯: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