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以「科技引領發展產業融合聚變」為主題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
本屆高交會共有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50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及央企180餘家,上市公司1000餘家,“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2000餘家,專業觀眾預計達50萬人次。
在本屆高交會「中國高新技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跨國公司總裁、知名企業家等行業大咖,圍繞著「新質生產力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主題分享了各自對科技的探索以及前沿思考。
「2024中國高新技術論壇」現場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在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兼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清泉表示:「現在各行業都在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需要擺脫傳統的經濟成長方式,通常來說具備'新三高'的特點,即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 通過'新三高'取代過去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老三高'模式。
在陳清泉看來,過往的農業經濟時代是以個人勞動為主體,工業經濟時代是以大生產為主,而現在正邁入的數位經濟時代,將把算力作為核心競爭力。
「我主要從事電動車領域研究,電動車產業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汽車的革新不能孤立進行,我提出的是『四網融合',即透過交通網、能源網、資訊網、人文網的融合,可以在各行業產生無窮的價值機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則主要圍繞今年諾貝爾獎的得獎情況,探討了人工智慧對社會的深度影響,並提及相關競賽在識別和獎勵創新中的重要性。
「在智慧時代,算力規模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算力優勢不在於算力體量,而是更高的運算效率、廣泛的新興技術應用以及健全的基礎設施支撐。」高文表示。
他介紹說,人工智慧產業的重要轉折點出現2012年。 「當時,業界一般會拿自己的人工智慧模型去參與比賽,當時比賽標準是誰做的系統錯誤率更低,誰就勝出。2010年錯誤率最低的隊是28%,2011年是26% ,2012年取得了突破,降至16%。識別,基本上都是走的神經網路這條技術路線。
「(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的加速發展,科學比賽非常重要。另外,人工智慧的大模型要有自己的底座,要有自己的算力,這樣才能承載我們想做的智慧和傳承。」高文說道。
人工智慧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各行各業的實際應用,是論壇上不少產業大咖提及較多的話題。但隨著產業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顯現的安全風險和隱憂也越來越被重視。
「現階段,人工智慧產業風起雲湧,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甚至在去年的時候國內還出現了『百模大戰』的局面。產業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不僅感受到人工智慧噴湧式的發展速度,更多專家在這發展過程中也關注了人工智慧的安全隱患和風險。
謝慶林表示:「人工智慧更需要安全。例如現在大家用得比較多的大模型,估計大家都有過輸出結果沒那麼可靠的體驗,甚至有時候大家評價'它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小的點,但如果我們對基礎架構、底層技術等缺乏足夠的掌握,一旦出現極端情況,小到一個大模型、大到一個系統甚至整個行業,都可能面臨著更多的安全威脅和挑戰。
在謝慶林看來,人工智慧的安全,既要智慧運算的安全,也要「關鍵根子」的安全。
「從中國電子的實務經驗來看,要解決智慧運算的安全問題主要有三個方向,分別是系統安全、平台安全和供應鏈安全。這三個安全是我們所說的智慧運算安全的關鍵和核心。
謝慶林表示,隨著當前金融、電信、能源等產業對智慧運算需求越來越旺盛,同時對安全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自主運算產業鏈的優勢將會變得越來越顯著。
此外,北電數智CMO、策略與市場負責人楊震在談及當下困擾人工智慧企業的一些問題時表示,不少企業基本上是從「不敢」「不會」和「不願意」三個維度去考慮。
「所謂'不敢',就是對國產算力的疑惑,不確定國產算力性能如何,擔憂面臨的合規和安全壓力;'不會',則主要是從業務層面的考量,就算算力能滿足,使用過後能否支撐實際業務;而'不願意',主要包括不願意重構產品業務以及不願意投入資金和人力。上述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