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服務·優無止境」市縣級媒體傳播與服務主題研討中,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融媒體中心主任佟志偉以《人工智慧推動基層廣電媒體向社會治理延伸的新場景》為題作主題發言。佟志偉從「人工智慧帶來媒體融合發展新的策略窗口期」「基於海淀城市大腦建設數位孿生社群應用場景」「打造基層廣電媒體人工智慧落地應用標竿」三個方面,向全國同行分享海淀融媒利用人工智慧向社會治理延伸的新場景。
媒體資料延伸到社會治理
打造人工智慧在基層廣電媒體應用新場景
「在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5G、大數據、雲端運算、AI等新技術層出不窮,主流媒體洞察先機,透過科技加持,補齊能力短板,提升自我競爭力,打開發展新局面。」佟志偉認為,新科技應用始終是推動傳媒業態深度變革的核心要素與支撐力量。同時,應用場景又使媒體成為新技術的理想“試驗場”,持續反哺著技術迭代。所以如何因應生成式人工智慧帶來的新的科技革命和新變化,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推動人工智慧與媒體高品質融合發展已成為媒體產業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才能抓住這個機會?佟志偉表示,海淀區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廣電媒體,借助轄區科技創新資源,利用人工智慧在數據篩選、內容生成、智能識別方面獨特優勢,打造基於區域媒體及社會治理相關數據的“海融AI” ,提升媒體資料在多領域的開放性擷取、運用能力,並探索將媒體資料延伸到社會治理層面應用,打造人工智慧在基層廣電媒體應用的新場景。
建構全方位數位孿生體系
為社區治理和應用場景提供基礎支撐
區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媒體,承擔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功能。海淀融媒充分發揮區域科技的優勢,以數位孿生社群為牽引,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打造樞紐型媒體主導的「數位孿生社群」
對此,佟志偉介紹,海淀融媒探索數位孿生與融媒體技術的結合,打造數位孿生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15分鐘生活半徑為中心,透過搭建社區智慧模型,打通數據流通壁壘,以數位化的虛擬映射,模擬社群治理的全要素、全過程,實現社群資源數位化,建構形成現實社群與資訊模型全方位「鏡像映射、即時互動」的數位孿生體系,為社群智慧治理和應用場景開發提供強大的數位基礎支撐。
面對分散化、多元化的使用者需求,如何探索更靈活多元的內容生產與分發模式?佟志偉舉例說,以智慧推薦為例,實現千人千面定向推播服務。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為不同群體推送客製化服務。如為上班族提供交通訊息,為老人提供養老政策等。在用戶享受資訊服務的過程中,平台不斷深度認知用戶,形成多維用戶標籤體系,能夠更好地向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掌上海淀」行動用戶端活動
截至目前,數位孿生社群共開展活動401場,年底註冊用戶可望超過150萬人。此外,《「數位孿生社群」》也獲得第33屆(2023年度)北京新聞獎應用創新一等獎。
打造“海融AI”
實現“人工智慧+廣電媒體”
大模型應用落地的阻礙來自於應用場景與技術能力之間的鴻溝。對此,佟志偉表示,海淀融媒正致力於打破雙方的鴻溝,將媒體領域垂類大模型賦能中心現有業務系統和傳播終端,打造基於區域媒體及社會治理中與公眾信息發布相關數據的“海融AI”,並以此為中樞,向內容生產端賦能,建設信息採集、內容生成、智能識別、自動分發為主體的“基於國產信創系統的人工智能+媒體大腦綜合業務系統” ,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在資訊識別、數據分析、知識挖掘、內容生成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將人工智慧與廣電內容生產分發業務結合,實現「人工智慧+廣電媒體」。
「我們正在準備建立基於海淀融媒視音訊素材及網站、客戶端資料為基礎訓練的『海融AI』核心智慧資料處理系統。」佟志偉透露,該專案用於對系統資料進行自動儲存、識別、分析、產生、分發等智慧化資料處理。實現各業務系統資料的高效率擷取匯聚、智慧挖掘、共享打通,同時也為各類生產傳播業務提供智慧化內容支援服務。將以「海融AI」為底座,建置具備真實採集內容與生成式內容混合生產的內容生產平台,實現文稿、圖文及超高清視訊內容的智慧撰寫、智慧生成,虛擬數位人播報/互動、 AIGC虛擬場景快速生成等;智能內容發佈及營運平台,實現超高清電視頻道播出(開播4K頻道)、「掌上海淀」APP發佈營運、第三方商業平台傳播等,利用「海融AI」的人工智慧能力,實現智慧化內容審核、營運資料擷取分析應用、精準個人化內容推薦、使用者智慧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