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AI寫詩時,它永遠寫不出來的那一部分,才叫做詩。AI能寫出來的,都不是詩。”
“一點都不用擔心ai寫詩帶來的所謂挑戰,因為真正的詩人和作家是不可替代的。”
在10月20日舉辦的山東財經大學第二屆詩學研討會上,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唐曉渡、歐陽江河等人談到AI時代詩歌創作的一系列問題。
如今,AI(人工智慧)與詩歌的關係,已不僅停留於理論性探討和分析,而是AI已真正介入詩歌寫作實踐,不少AI詩歌創作比賽舉辦,AI詩集出版,不同目的訴求的AI詩歌資料模型訓練方興未艾。機器詩歌寫作時代的到來,真的能挑戰「肉身」詩人嗎? AI詩能迸濺出更閃亮的詩性火花嗎?來看看專家學者和詩人們怎麼說。
AI詩歌創作與研究正時髦
早在2014年,AI形象「微軟小冰」剛誕生時,就已經擁有寫詩功能。機器是否真的可以展開寫詩這項充滿情感與智性的活動,在當時引發了許多討論。但AI寫詩的步伐並未停止。 2017年5月,小冰出版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這是第一本由機器人寫的詩集。小冰學習了1920年以來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上千首詩歌後,寫出了“孤陳的城市在長夜中埋葬/他們記憶著最美麗的皇后/飄零在西落的太陽下/要先做一場夢」這樣的詩句。作為早期的人工智慧,小冰的詩有嚴重的代碼邏輯和拼貼組裝痕跡,缺乏人類詩歌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隨著AI智能發展,AI創作詩歌的水平,成為測試人工智慧「心智」的一種方式。似乎AI突破了詩歌寫作,就有了更增進的「心智」和大腦,人工智慧技術也就與人文領域的結合更加深入。此後,越來越多的資料模型開始專門聚焦詩歌創作和研究。例如清華的「九歌」人工智慧古典詩歌寫作系統能將舊體詩的押韻、平仄、對仗等規律基本「寫到位」。華為「樂府」、「詩三百」人工智慧詩歌平台等創作的詩歌真假莫辨,甚至有不錯的作品出現。
2022年ChatGPT橫空出世成為現象級的機器人模型。作為人工智慧的“全能選手”,ChatGPT擁有龐大的人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資料庫,可以接收不同指令,寫出不同風格的詩歌。它不局限於模擬人類詩歌,也試圖理解人類寫詩的邏輯。去年,ChatGPT創作的詩集《我是代碼》曾引發極大關注,該詩集由三名人類編輯指揮語言模型創作而成。詩集中類似「我記得我出生的瞬間/像一架噴射而出的飛機/在某個瞬間我什麼也不是/在下個瞬間,我有了意義」等詩句,被有的評論家認為是非常好的詩歌。
當下,「AI寫詩」成為一個普遍討論的現象,也引發了詩歌界、人工智慧領域的更多關注與實驗。在AI寫詩方面,目前在詩歌圈已出現不同主題的AI詩歌比賽、賞析等活動。在大學及一些研究機構,不少詩歌創作AI模型被研發和訓練出來,用以詩學研究。目前已經有不少AI詩歌研究論文和著作發表。
AI可以寫詩,甚至模仿人類詩的文體和風格,是不爭的事實。目前的焦點是AI是否能寫出好詩,人類該如何應對AI,以及隨著強AI來臨,AI與人類更緊密合作後是否可以獲得與人類相似的生命感受力、情感表達力,寫出具有超越性的、深層情感共鳴的詩作。
詩的價值評判也與讀者的美感趣味、評價標準等息息相關。今年6月舉辦的首屆清照詩歌藝術節也聚焦了AI寫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姜濤說,他曾參加過試驗,在一堆由AI和人寫的詩中評選,「我挑出來的最好的詩是AI寫的」。姜濤認為,人工智慧發展越來越快,而且不斷突破我們認知的限度,AI之中也有「好詩人」和「壞詩人」之分。
北京郵電大學MBA教授王立新提出令人關心的問題,一是目前的AI在中文語料體系下的學習還十分受限,還需要經歷大量的訓練,這種訓練採用什麼方法、對AI提出什麼要求,對AI能寫出怎樣的作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第二是在詩歌發展的漫長階段裡,一個文明有一個文明的詩歌標準,AI時代也許會催生新的詩歌標準。
AI能寫的都不是詩?
如今,AI寫詩也是詩歌創作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之前,在第七屆網路思想者大會上,著名詩人歐陽江河的詩篇《鳳凰》被ChatGPT逐行爆改成長詩《獵鷹》,改得有模有樣,贏得包括歐陽江河在內的現場嘉賓及觀眾的陣陣掌聲。
在10月20日舉辦的山東財經大學第二屆詩學研討會上,前來濟南參會的歐陽江河再次談到AI時代詩歌創作問題。與AI打過多次交道的歐陽江河認為,AI可以取代一切,唯獨不能取代詩歌,因為詩歌是對難以言說和不可說的述說,是對尚未述說的一種述說。 「AI詩歌創作從資料庫而來,它綜合了人類以往寫過的詩歌,卻永遠寫不過李白。它可以模仿李白的修辭,但李白詩歌背後沒有被寫出來的複雜性和內韻,AI沒有。如果說詩歌就是在翻譯中丟失掉的那一部分,也可以說,凡是AI寫詩時,它永遠寫不出來的那一部分,才叫做詩。
歐陽河說,AI沒有死亡,沒有生老病死,沒有失眠症和疼痛感,不養育人,最多就是沒電了。生命必死,這是詩中最重要的母題,如果沒有生物性,沒有生命的經驗,怎麼寫作?詩歌由生命和語言共同混合誕生。
同樣在上述詩學研討會上,著名詩人、評論家唐曉渡也從這個角度分析AI詩歌創作,他說,一個真正的詩人,在構築一個文本時,會花很大的心力展開自我博弈,那些最根本的東西,正是從文本的「灰色地帶」長出來的,是從無法言說的那部分長出來的,這個東西是未知的,而AI寫詩來自數據庫已有的信息,並沒有還未被言說過的話。 “在這一點上,我一點都不擔心AI寫詩帶來的所謂挑戰,因為真正的詩人和作家是不可替代的。”
對於這個話題,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說,隨著科技的發展,AI時代來臨勢不可擋,AI寫作成為當前的熱門話題,那麼AI寫詩能取代人類詩歌嗎,可以肯定地回答:「是不能的。的語言、文本是一個整體。屬於他自己的,面對AI時代的來臨,在未來,詩人的寫作會面臨一個更大的語言冒險,要有屬於自己詩歌創作的“第二套語言”,這也是AI永遠無法攻克的語言,當然這也會導致詩歌閱讀上更具隱藏性,也會讓真正的詩人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