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慧遇上高等教育,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10月16日,第四屆中原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在鄭州召開,十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慧與高等教育創新」主題,就新時代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創新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展開交流研討,為本省高水準大學建設與創新發展建言奉獻。
論壇上,2024年河南大學國際產學研用合作交流週正式展開。據了解,本省自2022年開始組織承辦國際產學研用會議,支持大學結合自身學科優勢與發展需要,舉辦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的學者專家與參會交流,探討合作,以推進我省教育對外開放高品質發展。今年我省將會議擴展為國際產學研用合作交流週,一週內,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將圍繞人工智慧與能源化工,合成生物學與現代農業,智能分子及組織器官穩態調控,智能裝備傳動與支撐,測繪遙感大數據智能分析與應用,糧油食品與營養健康,雙碳背景下水利與能源優化利用,高端功能材料、先進金屬材料成型加工等9個學科方向舉行國際論壇。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蘇曉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姜恩來,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毛傑,河南省關工委副主任、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級顧問朱清孟,河南省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主任、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級顧問鄭邦山,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刁玉華,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紅民,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俞海洛,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級顧問婁源功,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主席、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主席、鄭州西亞斯學院理事長陳肖純等出席開幕式。
蘇曉紅在致詞中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教事業發展,逐步建構「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高品質創新體系基本上形成;在人工智慧新賽道上搶佔制高點,建設算力設施,強力推進數位轉型策略;紮實推動大學“三個調整優化”,持續提升高校創新能力;聚焦打造產業群聚和重點產業鏈,佈局建設新興專業學院,引導企業與高校共建研發中心,深度融合校企產學研用。她強調,河南高校要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交流,打造高效創新協同平台,大力引育創新人才團隊,不斷優化一流創新生態,著力打造高等教育對外開放高地和全球英才幹事創業沃土,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推動高等教育永續發展?姜恩來在致詞中提出四點想法。一要堅持包容普惠,加強合作,彌合國家之間、區域之間、群體之間的數位鴻溝,共享數位時代發展新機會。二要堅持創新驅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共促進人才培育模式新變革。三要堅持智能向善,協同推動技術的善用和相關政策法規的製定,共創教育全球治理新格局。四要堅持凝聚力,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深化數位治理,共建數位教育合作共同體。
「人工智慧正在深刻重塑高等教育。」毛傑在主持開幕式時強調,加速教學效率和教育公平的提升,全省高校要以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為己任,推動人工智慧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奮力建成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為加速建立教育強國提供強力支撐,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
開幕式上,河南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亞太大學聯合會、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分別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與協作框架,將進一步促進雙方學術計畫、研究專案和專業發展計劃的合作。在學術交流方面,促進雙方成員機構間教師、研究人員和學生交流;完成聯合研究計畫和學術出版物;在專業發展方面,為高等教育管理人員和教職員工提供聯合培訓計劃等;在文化交流方面,鼓勵文化交流計劃,支持語言學習計劃和文化沉浸體驗,促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賞。此外,多所中外大學在會上達成合作意向。
開幕式結束後,塞提斯大學校長費爾南多·利昂·加西亞,亞太大學聯合會主席薩布爾·可汗,非洲大學協會秘書長奧盧索拉·奧耶沃勒,汶萊大學副校長張秀燕,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計畫主任溫迪·菲奇曼,中原工學院校長、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夏元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波,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週衛,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及軟體學院黨委書記、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吳飛(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百人計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靜遠代講),鄭州大學網路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河南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王宗敏等專家先後在論壇上作學術報告(報告內容另發)。
省教育廳各處室負責人、全省高等學校負責同誌及國內外專家學者,省高等教育學會、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負責人、常務理事、理事,省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各省高等教育學會各內設機構(中心)、分支機構負責人,部分企業代表共500餘人參加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