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nAI發布聲明,承諾僅將專利用於防禦性目的,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Downcodes小編對這項聲明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其模糊的定義和缺乏法律約束力引發了專家的質疑。該聲明是否能夠真正促進市場健康競爭,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最近,OpenAI 在其官網上悄悄發布了一項聲明,承諾將不會以侵權的方式使用其專利。 OpenAI 表示,他們將遵循「廣泛訪問」 和「合作」 的原則,強調會「僅將專利用於防禦性目的」。但是,這項承諾卻讓許多專家表示疑慮。
根據OpenAI 的聲明,只有在其他方不對其進行威脅、提出主張、發起訴訟或幫助他人進行此類活動,才會將其專利用作防禦。他們的言論似乎表明,只要有任何行為對公司或使用者造成傷害,他們就可能採取措施。這讓許多人感到困惑,因為「防禦性」 的定義並不明確。
MBHB 的合夥人 Mike Borella表示,OpenAI 的這項承諾與IBM 在2005年對開源軟體製造商的承諾相比,顯得相當模糊。博瑞拉認為,最後一句的措詞可以被解讀為對市場上所有競爭者和那些公正批評ChatGPT 缺陷的方都可能造成影響。
此外,博瑞拉也提到,OpenAI 的專利組合本身並不豐富,公司的智慧財產權策略更依賴商業機密,例如保密的訓練資料和方法。儘管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專利申請通常在提交後18個月才會公開,但目前OpenAI 只獲得了少量專利。
更重要的是,OpenAI 的專利承諾只是一個承諾,沒有法律約束力,不能像合約或保固那樣強制執行。對此,雪城大學智慧財產權法教授舒巴・高什(Shubha Ghosh)指出,OpenAI 依然可以根據版權、商業機密或合約法來維護自身的權利。因此,如果OpenAI 違反這項承諾,例如對其他公司或個人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他們失去的只會是短暫的信譽。
博瑞拉將OpenAI 的聲明稱為“公關上的美好口號”,認為這只是試圖迎合科技界和監管機構的做法,類似於特斯拉在2014年的模糊專利承諾。總的來說,博瑞拉認為,這項聲明不過是“紙老虎”,無法有效促進市場的健康競爭。
劃重點:
1. ? OpenAI 承諾僅防禦性使用專利,但其定義模糊,引發專家質疑。
2. ?️ OpenAI 的專利組合相對貧乏,更依賴商業機密。
3. 此承諾缺乏法律約束力,OpenAI 仍可依據其他法律權益。
總而言之,OpenAI的這項聲明更多的是一種公關策略,其模糊的定義和缺乏法律約束力使其效力大打折扣。未來OpenAI的實際行動將是檢驗其承諾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