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AI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驚人的126.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58.2%!這標誌著中國AI產業的蓬勃發展,大模型在推動生成式AI應用創新和傳統AI應用落地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Downcodes小編將帶您深入解讀這份報告,了解市場格局、主要玩家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最近,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人工智慧公有雲服務市場的報告,內容令人振奮。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的AI 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了126.1億元人民幣,相較於2022年,成長幅度高達58.2%。這顯示出大模型在推動生成式AI 應用創新和傳統AI 應用落地方面,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這份報告中,IDC 也特別提到,百度智慧雲端和阿里雲並列市場第一,騰訊雲緊追在後,華為雲端排名第三。可以看出,隨著AI 技術的不斷成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各大雲端服務商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
報告進一步分析了電腦視覺公有雲服務市場,2023年的規模達到了60.6億元。這裡,騰訊雲、百度智慧雲端和阿里雲依然佔據著明顯的市場優勢。
而在對話式AI 公有雲服務方面,市場規模為15億元,阿里雲和百度雲持續領先,而騰訊雲也積極擴展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語音公有雲服務市場的規模為15.8億元,主要應用於會議語音轉錄和語音助理等場景。在這一領域,阿里雲依舊佔據首位,百度雲緊跟在後,騰訊雲也逐漸嶄露頭角。
同時,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平台的市場也在不斷發展。其中,自然語言處理市場由阿里雲主導,華為雲和騰訊雲位列其後;而機器學習平台市場的規模為20.1億元,華為雲再次獲得第一,阿里雲緊隨其後。
IDC 分析師指出,儘管目前中國市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公有雲服務並非主要選擇,許多頭部企業仍偏向於私有化部署,但大模型和生成式AI 的落地正處於起步階段,公有雲的快速更新迭代將為AI 公有雲服務帶來巨大的機會。
IDC 表示,未來的雲端服務商將繼續以其投資和生態擴張能力,成為AI 領域的重要推動力。
總而言之,中國AI公有雲服務市場發展迅速,競爭激烈,未來充滿機會與挑戰。 各大雲端服務商將持續投入,推動AI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為中國數位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Downcodes小編將持續關注產業動態,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