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崛起讓許多AI新創公司感到壓力,他們擔心自身產品會被OpenAI的科技巨頭地位所吞噬。 OpenAI CEO奧特曼曾公開表示,任何在其技術範圍內發展的公司都將面臨被碾壓的風險,引發了業界熱議。本文將深入探討AI新創公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他們如何應對來自OpenAI的巨大壓力。
在AI的世界裡,OpenAI就像是個手握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巨人,讓無數AI新創公司感到憂慮。但真的是這樣嗎?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
AI新創公司最擔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的產品被科技巨頭的「正規軍」所淹沒。他們害怕聽到別人說:“你這個是套殼應用吧。”
幾個月前,OpenAI的CEO奧特曼在播客上表示,任何在OpenAI技術範圍內建立的新創公司或產品,都將面臨被碾壓的命運。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個觀點。 AI新創公司Consensus的共同創辦人兼CEO Eric Olson就公開回懟奧特曼,表示他對自己的公司毫不擔心。
Olson認為,新創公司在早期階段進行「套殼」並無不妥。關鍵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透過設計、使用者介面、新功能、服務、品牌等,使產品變得更加「厚實」。
文章指出,大多數產品只是做到了“及格”,遠遠沒有達到“卓越”。而打造一款卓越的產品,其困難程度和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了。
Consensus的創辦正是基於這個理念。他們專注於提供一個易於使用的學術搜尋引擎,填補了Google Scholar所忽略的市場空白。
面對OpenAI的巨大影響力,AI新創公司需要專注於自身優勢,打造差異化產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 最終,成功取決於創新和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刻理解,而非僅僅依賴底層技術。 這才是AI領域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