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也帶來了巨大的能源挑戰。本文探討了人工智慧對能源消耗的巨大影響,特別是對矽谷科技巨頭們的影響。這些曾經積極倡導清潔能源的公司,如今卻因人工智慧的能源需求激增而面臨巨大的碳排放壓力,其宏偉的脫碳目標岌岌可危。文章深入分析了這一矛盾,並探討了科技公司為應對這項挑戰而採取的措施,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矽谷巨頭們曾經是清潔能源投資的最積極倡導者和最慷慨的金主,現在卻可能成為再生能源革命中的最大反派。由於人工智慧的能源需求激增,大型科技公司的排放量急劇上升,它們宏偉的脫碳目標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包括Google、Meta、微軟和OpenAI在內的科技巨頭正在推動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更大部署和新型清潔能源的研發,但要跟上人工智慧龐大的能源需求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谷歌的2024年環境報告顯示,自2019年以來,該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激增近50%,這是由於公司營運中人工智慧使用的大規模擴張所驅動的。因此,公司現在公開承認,在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雄心勃勃的目標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 BBC最近報道,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服務涉及的運算能力——因此是電力——比標準線上活動要多得多,這引發了一系列關於該技術環境影響的警告。康乃爾大學科學家今年稍早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像ChatGPT這樣的生成性AI系統使用的能源比運行特定任務軟體的標準電腦多33倍,而每一個由AI驅動的網路查詢(例如,Google搜尋)消耗的能量是傳統查詢的大約十倍。而人工智慧正迅速成為常態。因此,維持人工智慧產業成長所需的能源大約每100天翻倍。以這個速度,到2030年,人工智慧產業本身可能佔全球能源消耗的高達3.5%,根據一些專家的預測。 「當你看到這些數字時,它是驚人的,」喬治亞州公共服務委員會主席Jason Shaw今年稍早告訴《華盛頓郵報》。 「這讓你撓頭,想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這種局面的。預測怎麼會這麼離譜?這是我們前所未見的挑戰。」為了抵消人工智慧能源消耗的失控列車,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支持尚未充分探索和開發的清潔能源替代品,如核融合、核分裂和地熱能。地熱能由於從壓裂產業借鑒的鑽井技術,最近成為所有地形都遠更可行的選項,已成為受歡迎的選擇。 Meta和Alphabet是與地熱新創公司合作為資料中心提供動力的主要科技公司之一。地熱公司在美國各地湧現,特別是在德克薩斯州,根據德克薩斯地熱能聯盟(TxGEA)的Matt Welch的說法,這是因為「已確定的地熱資源豐富,一站式購物許可流程和我們的監管確定性」。雖然地熱能提供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且相對低的營運成本,但開發地熱資源的前期成本是相當可觀的。 「這削弱了一些最初的熱情,迄今為止的投資有限,」路透社最近報道。 「分析師估計,自2020年以來,對地熱項目的總投資僅為7億多美元,」報告補充說。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劇增之間的矛盾,迫使科技公司尋求更清潔、更永續的能源解決方案。地熱能等新型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線希望,但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未來,科技公司需要在技術創新和能源永續性之間取得平衡,才能真正實現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