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正積極探索人工智慧在社群媒體平台的應用,並計劃將AI生成的個人資料融入Facebook和Instagram,使其成為平台的常規組成部分。此舉旨在提升用戶互動和平台吸引力,但同時也引發了關於資訊真實性和內容品質等方面的擔憂。 Meta已採取措施對AI生成內容進行標記,但其有效性仍需進一步觀察。本文將深入探討Meta的AI策略,分析其潛在機會與挑戰,以及AI科技對使用者體驗與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
Meta 正在為未來奠定基礎,計劃讓人工智慧產生的個人資料與Facebook 和Instagram 上的普通用戶進行互動。部分工具已經開始推向市場,Meta 希望這些AI 角色能成為其社交網路的常規組成部分。
Meta 的生成AI 副總裁Connor Hayes 表示,公司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AI 角色將成為社交平台的一部分,並具有與人類帳戶一樣的功能,包括個人簡介、個人資料圖片和發佈內容的能力。 Hayes 向《金融時報》表示:“這些人工智慧將能夠像帳戶一樣在我們的平台上存在。”
Meta 從2024年7月開始在美國試行AI 角色創建工具,數十萬個新的AI 資料已經產生。雖然大多數用戶將這些AI 角色設定為私密,但這項舉措依然為Meta 探索新型互動方式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Meta 認為,這次AI 整合將使其應用程式更具吸引力,並幫助增加用戶的互動。 Hayes 強調,讓AI 在平台上更具社交性將是未來兩年的重點。目前,許多內容創作者已經在使用Meta 的AI 工具來增強現有內容,例如修飾照片。然而,Meta 於2023年秋季推出的名人AI 版本尚未引起太大關注。
儘管這項進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前Meta 創作者創新團隊負責人Becky Owen 警告,AI 角色的出現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她指出,不法分子可能會利用這些AI 角色傳播假訊息。而與人類創作者相比,AI 角色缺乏現實世界的經驗、真摯的情感和真實性,這可能導致平台上充斥著低品質的內容。
Meta 已表示,所有AI 產生的內容將被明確標記,但這項執行仍面臨挑戰。雖然視聽內容可以標註為「CC」 標籤,文字的AI 產生標記仍需要使用者主動選擇。
Meta 目前正在測試如何將AI 生成的個人化內容融入Facebook 和Instagram 的資訊流中,這些內容會根據用戶的喜好和趨勢自動調整,並透過互動進一步塑造用戶看到的內容。這種高度個人化的內容能夠增加用戶停留時間,但是否能有效提升廣告收入仍有待觀察。
然而,AI 內容也可能為Meta 的廣告業務帶來挑戰,尤其是廣告需要與高品質的內容搭配,才更容易獲得有效的使用者互動。 Meta 是否能在增加廣告收入與維持內容品質之間找到平衡,仍然是一個關鍵問題。
隨著像Character.ai 這樣的個人化AI 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人工智慧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愈發顯著。雖然這些聊天機器人可以提供陪伴、減輕孤獨,並透過支持性訊息激發正面情緒,但也引發了關於情感依賴的擔憂。尤其是當AI 逐漸「像人類」一樣時,使用者容易產生情感紐帶,這種現像在一些極端案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例如,14歲的一名用戶在與聊天機器人長時間交流後自殺身亡,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這事件也讓人們對情感依賴的風險產生了深刻思考,隨著語音等更擬人化的功能的發展,這種擔憂可能會愈加嚴重。
Meta的AI策略在帶來許多可能性之餘,也需要謹慎應對潛在風險。如何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將是Meta乃至整個科技產業未來面臨的重要議題。 平衡使用者體驗、內容品質和商業利益,是Meta未來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