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近期更新了Instagram應用程式中關於AI生成的圖片標籤,將先前的“Made with AI”標籤改為“AI info”,並增加了更詳細的資訊說明。此舉是為了回應用戶對於AI標籤錯誤應用的抱怨。 前白宮攝影師Pete Souza也分享了他遇到的案例,顯示即使是傳統膠片照片,在經過影像編輯軟體處理後,也可能被誤判為AI生成內容。此更新旨在提高標籤的準確性,並更好地向用戶解釋AI識別機制。
週一,Meta宣布Instagram應用程式中的“Made with AI”標籤將更新為“AI info”,用戶點擊後可以查看更詳細的資訊。此舉是為了解決用戶回饋中,一些並非AI生成的照片被錯誤標記為「Made with AI」的問題。 這個問題似乎與影像元資料和平台的解釋機制有關,Adobe Photoshop等軟體的應用可能會觸發此標籤。新的「AI info」標籤會在行動端優先推出,隨後才會在網頁端上線。點擊標籤後,使用者可以查看更詳細的解釋,以了解哪些情況會觸發AI標籤,包括完全由AI產生的內容,以及使用包含AI技術的工具編輯過的圖像。 Meta此舉旨在提升使用者體驗,並且更能規範AI內容的標記。
問題似乎出在Adobe Photoshop等元資料工具應用於影像以及平台如何解釋影像。在Meta 擴大了其關於標記AI 內容的政策後,發佈到Instagram、Facebook 和Threads 等平台的真實照片被標記為「Made with AI」。
接下來,可能會先在行動應用程式上看到新的標籤,然後再在網頁版本推出。單擊該標籤後,它仍將顯示與舊標籤相同的訊息,其中更詳細地解釋了為什麼可能應用它,以及它可以覆蓋完全由AI 生成的圖像或使用包含AI 技術的工具編輯的圖像,如生成填充。
透過改進標籤和提供更清晰的解釋,Meta試圖在平衡AI內容識別與用戶體驗之間找到最佳方案,未來期待看到更精準的AI內容識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