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正在迅速改變行銷領域,然而,其潛在風險卻常常被忽視。羅德島大學勞倫·拉布雷克教授的研究表明,在眾多關於AI在行銷應用的文章中,只有極少數關注AI廣告的潛在危害,例如缺乏透明度、資訊誤導和操控行為等。本文將深入探討AI在行銷領域的應用現況、潛在風險以及相關的因應措施。
在當今的營銷領域,人工智慧(AI)的應用正如火如荼,但一位行銷專家警告說,人們對AI 廣告的潛在危害關注不足。
來自羅德島大學的勞倫・拉布雷克(Lauren Labrecque)教授及其團隊最近發表的研究顯示,在高排名的市場營銷期刊中,提到AI 的文章中,僅有約10% 討論了使用AI 廣告的潛在傷害。
拉布雷克教授受訪時表示,雖然行銷人員熱衷於利用AI 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實現精準的消費者目標定位,但他們似乎忽略了消費者的反應以及可能造成的傷害。研究團隊分析了290篇相關的行銷期刊文章,結果顯示,只有33篇文章考慮了AI 應用的倫理問題。
如今,許多企業利用AI 工具優化廣告、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內容。看一場Netflix 的節目時,AI 演算法會向你推薦某些影片;在亞馬遜或沃爾瑪等網站購物時,AI 會向你推送商品建議;使用網站客服聊天機器人時,你幾乎是在與AI 互動。幾乎每個企業都在某種程度上運用AI,甚至一些大型品牌如可口可樂也開始使用AI 生成廣告。
然而,拉布雷克教授指出,缺乏透明度、資訊誤導和操控行為都是人們需要警惕的風險。 AI 在行銷中可能會延續有害的刻板印象,侵犯藝術家的個人權利,甚至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AI 驅動的美容濾鏡。她也提到,部分公司開始使用AI 創造模特形象,而不是僱用真實模特,這引發了對後果的深思。
在這樣的背景下,拉布雷克教授呼籲消費者應保持“健康的懷疑態度”,同時建議公司建立內部監管機制,以保護自己和客戶免受AI 行銷帶來的負面影響。她形容目前的AI 技術控制如同“狂野西部”,急需建立相應的規範。
劃重點:
僅10% 的行銷期刊文章討論AI 的潛在傷害,行銷領域對風險關注不足。
許多企業利用AI 優化廣告和推薦產品,但可能存在缺乏透明度和資訊誤導等問題。
消費者需保持懷疑態度,企業應建立監管機制,確保負責任地使用AI 技術。
總而言之,AI在行銷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但也存在著許多挑戰。為了避免AI技術的濫用,消費者需要保持警惕,企業也需要加強自律,制定相應的倫理規範,共同推動AI技術健康發展,確保其在行銷領域的應用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