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董事長周鴻禕近期在新浪新聞探索大會上發表了對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的獨特見解,他既看好AI的巨大潛力,又對業界盲目追求“超級智能”表達了擔憂。他以工業革命等歷史事件為參照,認為AI發展應更注重普及化而非高度集中化,並建議中國AI發展應走出一條與OpenAI不同的道路。
360董事長周鴻禕在新浪新聞探索大會上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見解。作為一位"堅定的AI鼓吹者",他認為AI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堪比工業革命、電氣革命和信息革命,但同時對業界追求"超級智能"的方向提出了不同看法。
針對OpenAI CEO Sam Altman近期發表的《智能時代》一文中對超級AI的展望,周鴻禕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不認同將AI打造成一個"宇宙超級無敵、萬能"的存在,並以IBM早期對計算機市場的誤判為例,說明技術革命往往源於普及化而非高度集中化的發展路徑。
周鴻禕提出,中國的AI發展應該走出一條不同於OpenAI的道路——將AI從"原子彈"轉變為"茶葉蛋"。這意味著要降低AI應用成本,讓其能夠滲透到各個行業,實現真正的產業重塑而非摧毀。
在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的對話中,雙方就AI的發展方向達成共識:應更多地關注AI對人類的賦能作用,而非簡單替代。周鴻禕特別指出,目前AI技術僅能模擬人類大腦的部分功能,且效率較低,短期內不會對人類構成真正的威脅。
基於實地考察,周鴻禕透露OpenAI目前也遇到了發展瓶頸。即使投入大量算力和數據資源,打造超級智能的目標仍面臨挑戰。他建議AI發展應轉向專業化方向,就像DeepMind的AlphaGo和AlphaFold那樣,在特定領域發揮優勢。
周鴻禕認為,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這為AI技術的落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關鍵在於如何將AI技術與具體行業需求相結合,切實提升生產效率,而不是一味追求打造某個全能的超級智能體。
周鴻禕的觀點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的深入思考,他強調AI發展應更注重普惠性和產業賦能,而非一味追求“超級智能”,為中國AI發展指明了方向。 這需要技術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發揮AI的巨大潛力,造福社會。